歪把子機槍通常指的是哪種武器?
在一些抗日劇中,我們可能見到過這樣一幕:主人公端起一挺外號“歪把子”的輕機槍,隨著一聲“弟兄們,沖啊!”高高喊起,手下戰(zhàn)士們紛紛跟著跳出陣地,沖向來犯之敵。
而在經(jīng)典抗日劇作《亮劍》中,我們那個性十足的李云龍團長每每說起家當?shù)臅r候也是三句不離“歪把子”。不單如此,他更是留下了“老子要是人手一把歪把子,不突突他到東京去!”這樣經(jīng)典的臺詞。
那么在抗日時期,這一型被中國軍隊如此欣賞的“歪把子”輕機槍究竟是什么來頭呢?
其實,這一型外號叫“歪把子”的輕機槍正式型號叫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很遺憾,它是由日本所產(chǎn),并投放于侵華戰(zhàn)爭中的一款機槍。不過真正讓它大放異彩的,卻是我國抗戰(zhàn)時期敵后游擊隊的戰(zhàn)士們。
早在日俄戰(zhàn)爭期間,日本用慘重的傷亡見識到了機槍對于步兵的威脅。而在一戰(zhàn)結(jié)束之后,面對其他列強的軍備競賽,日本陸軍對輕型機槍的需求更是愈發(fā)明顯。因而,為了增強一線步兵班、組這一級作戰(zhàn)單位的火力,日軍開始自行研制一款可以伴隨步兵隨時移動的輕機槍,這便是后來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正如其名,該型機槍定型量產(chǎn)是在日本大正十一年(1922年),因而被賦予該名。
日本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該型機槍的設計理念也很好的體現(xiàn)了這一國情。在設計要求中,日軍為了減輕后勤壓力(尤其是彈藥補給方面的壓力),特別指出這型號的輕機槍要能使用與“三八”式步槍相同的彈藥、供彈具。統(tǒng)一前線步兵的彈藥口徑可以理解,不過要讓機槍跟步槍使用相同供彈具的要求就有點苛刻了。
然而,當時承接該型號設計的南部麒次郎還是盡力達到了這一要求。從1908年開始,日軍便在三八式重機槍的基礎上進行輕量化設計,隨后經(jīng)南部麒次郎改良得以于1922通過驗收定型。在該型機槍的成品中,為了能讓其使用上“三八”式步槍的標準5發(fā)彈夾的同時又保證火力輸出,設計師在機槍的左側(cè)裝上了一個開放式彈斗。這個裝置,是“歪把子”除了歪向一邊的槍托之外,最為獨特的特征。通過這個裝置,十一式機槍能夠一次性裝填6個彈夾(30發(fā)子彈)。
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彈斗上方的蓋子向下施加壓力,使最底層彈夾打完后彈夾條從壓彈機底部排出,疊在上面彈夾會因重力下降進入輸彈位置。彈斗底部的推彈裝置將彈夾中的子彈推向給彈口推彈入膛,依次反復。而在彈斗的后方,是“歪把子”的開放式拋彈器。因而,在如此復雜的外部設計之下,該型機槍的瞄準基線便偏向槍身的右側(cè)。為了使射手射擊時不至于太別扭,設計師又將它類似傳統(tǒng)步槍的槍托向右彎曲,于是便有了“歪把子”這個外號。
憑借著如此精巧的設計,這一把使用步槍供彈具的“奇葩”機槍終于得以問世。除了以上的介紹,它還與其它日本步兵手持槍械一樣,可插上刺刀作為近戰(zhàn)銳器運用。此外,500發(fā)/分鐘的射速,730米/秒的槍口初速,以及11公斤的全重,讓這型號的機槍怎么看怎么都像是一把戰(zhàn)場上的利器。
那么,它為何卻又遭日本軍隊遺棄,最后令日軍不得不另外仿造捷克式造九六式呢?這里,我們還是要回到那個獨特的開放式彈斗身上去看看。
依靠這個裝置,十一式能夠用上三八式的彈藥與供彈具。但顯然,設計師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制造”出了更多的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因為這個設計而無法隔絕塵沙進入槍機,進而導致卡殼;同時,因為壓彈機無法防止彈藥跳脫,因而及其容易誤傷友軍。所以,日軍實戰(zhàn)單位從未給該型機槍任何正面評價,反而還不斷地指出其各種問題。
因而,到了1931年的時候,日軍直接放棄了該型號機槍,轉(zhuǎn)而研發(fā)新一代輕機槍。除了被交回倉庫之外,日軍主要將這款機槍配備給了偽軍使用。如此一來,便等于給游擊隊送上了不少。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因為國內(nèi)的工業(yè)體系大多被毀,因而這繳獲的“歪把子”給中國軍隊提供了稀缺的火力支援,并在游擊戰(zhàn)中大放異彩。到1950年之后,該型機槍還被志愿軍戰(zhàn)士帶去了朝鮮,在抗美援朝中發(fā)揮著余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