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中,中文字符在字符長度上與英文字符不同,通常一個中文字符占三個字節,而一個英文字符只占一個字節,在對字符數有限制的情況下,需要保證中英文字符均衡,否則就會出現過長或過短的問題。MySQL提供了一種補位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創建一個包含中文字符的表 CREATE TABLE `test`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30) NOT NULL, PRIMARY KEY (`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插入一條數據 INSERT INTO `test` (`name`) VALUES ('神龍'); --查詢數據 SELECT * FROM `test`; --結果為: +----+---------+ | id | name | +----+---------+ | 1 | 神龍 | +----+---------+ --查看name列的字符長度 SELECT LENGTH(`name`) FROM `test`; --結果為:6 --使用補位函數進行補位 SELECT `id`, LPAD(`name`, 10, '-') AS `name` FROM `test`; --結果為: +----+----------+ | id | name | +----+----------+ | 1 | ---神龍 | +----+----------+
在上述代碼中,我們首先創建了一個包含中文字符的test表,并插入了一條數據。接著我們發現,查詢結果中的name列的字符長度為6,即僅包含兩個中文字符。使用LPAD函數進行補位,可以在中文字符前面添加指定的字符(這里我們使用“-”),使得其字符長度達到指定的長度(這里我們設置為10)。
補位函數還有其它的使用方法,如RPAD函數可以在字符串末尾進行補位,或者在補位字符串內使用中文字符等。在日常的開發工作中,掌握這些函數可以大大減少編寫繁瑣的代碼的時間,提高開發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