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是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社交電商是多數人盯上的一塊大蛋糕,在未來電商行業社交電商定會引導行業趨勢。
傳統電商平臺的流量為主的理念正在轉變,現在買家的消費能力提高,消費行為和習慣的改變讓人難以捉摸。傳統電商巨頭京東、阿里等公司的電商地位無人撼動,對于中小商家在入駐傳統電商平臺的同時,也會尋求更多的賣貨渠道,比如 微信公眾號、直播、短視頻等。
無社交,不電商至今一年多時間內,聚美優品的CEO微博優惠券行為、羅輯思維的知識付費、良品鋪子的微信商城活動不斷、拼多多的只有拼團才能購買、中糧助農、黎貝卡的小程序上線7分鐘交易破100萬等太多的事情在證實著社交購買能力的提高。
社交電商是去中心化的,平臺不給于流量支持,需要商家自己去發掘流量制造營銷手段帶來流量。
昨天有贊商城開了一節“百萬小程序峰會”,有贊CEO白鴉對社交電商是無比的看好:
去年京東在微信做了一千億,淘寶客做了四千億,整個微信電商生態超過了一萬億。過去如果你在中心化的平臺投放,店鋪每日訪問到成交2%轉化都是好的。而今天,在微信上,20%算平均的。有贊大概做到了40%,我們有很多客戶做到了60%到80%,轉換超級高。平均新客的客單價200,2017年電商的平均客單價是110。還有復購,你會發現社交電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商家經營成本更低了,流量更便宜了,因為有復購。所以我們非常堅決相信移動網絡和移動社交將是中國最大的購物場所。小程序帶來的社交增量為什么是小程序?白鴉分析道,因為電子商務正式迎來了以移動社交為軸心的增量市場。以vivo、OPPO、微博、頭條、快手的指數級增長作為爆發標記。 爆發的背后,是以小鎮青年、高端消費者、少年、中老年為主的消費群,他們也是微信10億活躍用戶的一員,每日貢獻8億筆微信支付訂單,移動社交儼然已是中國人的第二生活。而相比傳統電商平臺,增量市場帶來的是2倍的市場存量,消費方式也更加隨機。
社交+電商造就新生態微信最早的流量是微信群和朋友圈,商家把老顧客變成公眾號粉絲,然后用公眾號的粉絲驅動微信群和朋友圈分享,微信群和朋友圈的分享會帶來新客,新客再成為老客,這個就是疊浪的過程,這是非常典型的私有化顧客資產,再通過社交營銷帶動社交銷售。
而現在有一個新的動力開始助推,疊浪效率更高、速度更快,商家可以通過廣告、微信搜索、附近的店獲取新客,新客變成老客,老客再通過營銷帶來更多的新客,周轉會變得更快,這就是三浪疊加,三浪疊加是以小程序為軸心帶來的:用戶體驗提升,帶來購買轉化;記錄留存,帶來老客主動復購和猶豫復購;還有包括客服能力、支付能力、引流入口等方面的提升。
社交網絡將是未來最大大大的購物場所通過微信群、朋友圈、公眾號帶來的私域流量,和通過頁面廣告、朋友圈廣告、微信搜索和附近的店帶來的新客流量,自行運轉。在底層的基礎設施上,微信的ID已成為中國人最通用的ID,掃一掃也已成為了大家必須要完成的動作。
這是一個去中心的生態,會讓社交電商的服務更好、經營成本更低、流量更便宜,而分享式的被動消費,也會席卷搜索式的主動消費,所以,社交網絡將是最最最大的購物場所。它與中心化平臺經營邏輯的區別在于:中心花平臺的經營邏輯是不遺余力地獲取流量,并讓用戶養成行為習慣,封閉性的匹配需求和商品,并讓商家只能圍繞著流量競爭;而去中心化生態的服務思路是幫助商家不斷地私有化顧客資產,形成私域流量,為單個客戶提供更多服務獲取更大價值,并用豐富的營銷手段讓老客帶來更多新客。
上述講到社交電商的優勢,可是新事物的劣勢是不可避免的。
社交電商帶來的缺點產品的質量、安全性售賣假貨售后問題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