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寫代碼的工作分得很細?
寫代碼的工作分得再細,也逃離不掉商業本質所導致的市場價格變動,因此如果要考慮干啥掙得最多,僅能說當前什么崗位薪資更高,未來什么崗位潛力最大,而并非定數。
首先看行業看市場不管在什么公司寫代碼,都屬于企業執行商業行為中的一個環節。既然寫代碼是商業環節,那么市場的影響就是非常大的。
舉個例子,同樣是Java開發工程師,坐標深圳,工作經驗1-3年,本科及以上學歷要求。
張三在阿里,負責國際化中臺的開發,未來這套操作系統要覆蓋社會零售總額的30%,覆蓋3億消費者。薪資范圍和待遇如下:
李四在富士康負責搭系統框架和核心代碼的實現,也屬于系統級別的核心研發崗位。
兩個公司都是屬于各自行業巨無霸的存在,一個互聯網巨頭,一個制造之王。不過從待遇上看還是有一些差距的,造成這種差距的主要因素是所屬行業不同導致的。
先從利潤額看,根據阿里發布的2019財年業績顯示,凈利潤達到934億。富士康2019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利潤率達到1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70億,同比增長23%。按照這樣的數據可以預估,2019年,富士康的利潤大約250~300億之間,大約是阿里巴巴的30%。
在看從業人數,富士康員工人數為66萬多,而阿里巴巴僅有10萬多。
僅按照以上兩個指標來看,一個阿里巴巴員工創造的營收,比起一個富士康員工創造的營收要高得多,此外還要看到兩個行業后續的發展勢頭,可能這個差距還會繼續拉大。那么道理就很簡單了,我創造的價值多,理應獲取高工資。
其次看業務看部門這個道理就很簡答了,就算阿里巴巴每年10萬員工可以創造900多億利潤,可是在公司內部各個部分之間的賺錢能力和賺錢的潛力還是有區別的。
從已發布的2018年各主要部門的營收來看,具體比例,以及從2017與2018年的變化對比如下表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到主要的三部分業務的主要占比,和占整體營收的走勢,再加上各部門的從業人數,還是按照上一節的商業邏輯,依舊是創造價值高的人,大概率可以拿到更高的薪水報酬。
最后看公司體量看崗位供需關系在公司,尤其是大公司里,一個人創造的價值更多的是由業務來主導的。也許做同樣的事情,在不同的部門里,可以拿到的報酬也是不同的。
如果放在同一個公司,同一個業務內,僅程序員而言,各個崗位之間的營收差異還是受到兩個方面的影響。
越是小公司,越是資金鏈緊張的公司,越看重實際的業務部門,而當業務起來后,更多的看重服務器性能等其他核心能力更多。
換句話說,一個還沒有流量的小公司,最開始會更愿意將公司開給寫實際業務的程序員。而往后發展可能會一定平衡和傾斜。
如果不考慮公司體量,不考慮行業的差異的外部因素,那么更多的是考慮崗位供需關系。
在移動互聯網剛剛起步的時候,Android開發和IOS開發的薪資是相對高的,而隨著Android和IOS的框架不斷迭代,以及類似小程序等其他APP形態的出現,但是市場上由于上一波浪潮涌入的開發者過剩,Android和IOS開發的薪資慢慢失去優勢,隨著移動互聯網用戶的逐步飽和,這個問題還會繼續加劇。
此外一個人才的價值還是跟培養這個人才所花費的金錢和時間成本有關,在也就是一個5年工作經驗的大概率比一個1年工作經驗的貴,做核心底層架構性能相關,或人工智能等門檻較高的比做簡單業務流程的大概率更貴。
總結作為程序員,焦慮經常相伴日常,很多人覺得程序員不懂怎么把自己的東西以商業方式轉換成錢,因此更多的是以時間和經驗換取報酬。
為了保證自己現在以及未來的基本生活,做純技術。
首先要盡可能往行業毛利率高的方向走。
其次要盡量增加自己的經驗和門檻。
當自己的輸出配得上更高的輸入,市場規律會給我們一份應取的報酬。
加油!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