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匯?
外匯交易就是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進行交換。與其他金融市場不同,外匯市場沒有具體地點,也沒有中央交易所,而是通過銀行、企業和個人間的電子網絡進行交易。 "外匯交易"是同時買入一對貨幣組合中的一種貨幣而賣出另外一種貨幣。
交易方式
即期外匯交易:又稱現匯交易,是交易雙方約定于成交后的兩個營業日內辦理交割的外匯交易方式。
遠期交易:又稱期匯交易,外匯買賣成交后并不交割,根據合同規定約定時間辦理交割的外匯交易方式。
套匯:套匯是指利用不同的外匯市場,不同的貨幣種類,不同的交割時間以及一些貨幣匯率和和利率上的差異,進行從低價一方買進,高價一方賣出,從中賺取利潤的外匯交易方式。
套利交易:利用兩國貨幣市場出現的利率差異,將資金從一個市場轉移到另一個市場,以賺取利潤的交易方式。
掉期交易:是指將幣種相同,但交易方向相反,交割日不同的兩筆或者以上的外匯交易結合起來所進行的交易。
外匯期貨:所謂外匯期貨,是指以匯率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用來回避匯率風險。它是金融期貨中最早出現的品種。
外匯期權交易:外匯期權買賣的是外匯,即期權買方在向期權賣方支付相應期權費后獲得一項權利,即期權買方在支付一定數額的期權費后,有權在約定的到期日按照雙方事先約定的協定匯率和金額同期權賣方買賣約定的貨幣,同時權利的買方也有權不執行上述買賣合約。
.以后將出現由銀行和互聯網投資公司合辦的外匯交易平臺,這樣為個人投資降低了不必要的成本。
交易分類
外匯交易市場, 也稱為"Foreign exchange"或"FX"市場, 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場, 平均每天超過1萬5千億美元的資金在當中周轉 -- 相當于美國所有證券市場交易總和的30余倍。外匯交易分類
從交易的本質和實現的類型來看,外匯買賣則可以為以下兩大類:
為滿足客戶真實的貿易、資本交易需求進行的基礎外匯交易;
在基礎外匯交易之上,為規避和防范匯率風險或出于外匯投資、投機需求進行的外匯衍生工具交易。
屬于第一類的基礎外匯交易主要是即期外匯交易,而外匯衍生工具交易則包括遠期外匯交易,以及外匯擇期交易、掉期交易、互換交易等。
外匯交易主要有 2 個原因。大約每日的交易周轉的 5% 是由于公司和政府部門在國外買入或銷售他們的產品和服務, 或者必須將他們在國外賺取的利潤轉換成本國貨幣。 而另外95%的交易是為了賺取盈利或者投機。
對于投機者來說,最好的交易機會總是交易那些最通常交易的 ( 并且因此是流動量最大的 )貨幣, 叫做“主要貨幣”。 今天, 大約每日交易的 85% 是這些主要貨幣, 它包括美元,日元,歐元,英鎊,瑞士法郎,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亞元。
這是一個即時的 24 小時交易市場, 外匯交易每天從悉尼開始, 并且隨著地球的轉動, 全球每個金融中心的營業日將依次開始, 首先是東京,然后倫敦,和紐約。不象其他的金融市場一樣,外匯交易投資者可以對無論是白天或者晚上發生的經濟,社會和政治事件而導致的外匯波動而隨時反應。
外匯交易市場是一個超柜臺 ( OTC ) 或“ 銀行內部 ”交易市場, 因為事實上外匯交易是交易雙方通過電話或者一個電子交易網絡而達成的,外匯交易不象股票和期貨交易市場那樣, 不是集中在某一個交易所里進行的。
外匯交易主要可分為現鈔、現貨外匯交易、合約現貨外匯交易、外匯期貨交易、外匯期權交易、遠期外匯交易、掉期交易等。
具體來說,現鈔交易是旅游者以及由于其他各種目的需要外匯現鈔者之間進行的買賣,包括現金、外匯旅行支票等;現貨交易是大銀行之間,以及大銀行代理大客戶的交易,買賣約定成交后,最遲在兩個營業日之內完成資金收付交割;合約現貨交易是投資人與金融公司簽定合同來買賣外匯的方式,適合于大眾的投資;期貨交易是按約定的時間,并按已確定匯率進行交易,每個合同的金額是固定的;期權交易是將來是否購買或者出售某種貨幣的選擇權而預先進行的交易;遠期交易是根據合同規定在約定日期辦理交割,合同可大可小,交割期也較靈活。
從外匯交易的數量來看,由國際貿易而產生的外匯交易占整個外匯交易的比重不斷減少,據統計,這一比重只有1%左右。那么,可以說外匯交易的主流是投資性的,是以在外匯匯價波動中贏利為目的的。因此,現貨、合約現貨以及期貨交易在外匯交易中所占的比重較大。
現貨外匯交易是大銀行之間,以及大銀行代理大客戶的交易,買賣約定成交后,最遲在兩個營業日之內完成資金收付交割。
個人外匯交易,又稱外匯寶,是指個人委托銀行,參照國際外匯市場實時匯率,把一種外幣買賣成另一種外幣的交易行為。由于投資者必須持有足額的要賣出外幣,才能進行交易,較國際上流行的外匯保證金交易缺少保證金交易的賣空機制和融資杠桿機制,因此也被稱為實盤交易。
自從1993年12月上海工商銀行開始代理個人外匯買賣業務以來,隨著我國居民個人外匯存款的大幅增長,新交易方式的引進和投資環境的變化,個人外匯買賣業務迅速發展,已成為我國除股票以外最大的投資市場。
工、農、中、建、交、招等六家銀行都開展了個人外匯買賣業務,光大銀行和浦發銀行也正在積極籌備中。預計銀行關于個人外匯買賣業務的競爭會更加激烈,服務也會更加完善,外匯投資者將享受到更優質的服務。
國內的投資者,憑手中的外匯,到上述任何一家銀行辦理開戶手續,存入資金,即可透過互聯網、電話或柜臺方式進行外匯買賣。要了解更詳細的情況,請參考本網站實盤交易欄目。
合約現貨外匯交易,又稱外匯保證金交易、按金交易、虛盤交易,指投資者和專業從事外匯買賣的金融公司(銀行、交易商或經紀商),簽定委托買賣外匯的合同,繳付一定比率(一般不超過10%)的交易保證金,便可按一定融資倍數買賣10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外匯。因此,這種合約形式的買賣只是對某種外匯的某個價格作出書面或口頭的承諾,然后等待價格出現上升或下跌時,再作買賣的結算,從變化的價差中獲取利潤,當然也承擔了虧損的風險。由于這種投資所需的資金可多可少,所以,吸引了許多投資者的參與。
外匯投資以合約形式出現,主要的優點在于節省投資金額。以合約形式買賣外匯,投資額一般不高于合約金額的5%,而得到的利潤或付出的虧損卻是按整個合約的金額計算的。外匯合約的金額是根據外幣的種類來確定的,具體來說,每一個合約的金額分別是12,500,000日元、62,500英鎊、125,000歐元、125,000瑞士法郎,每張合約的價值約為10萬美元。每種貨幣的每個合約的金額是不能根據投資者的要求改變的。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定金或保證金的多少,買賣幾個或幾十個合約。一般情況下,投資者利用1千美元的保證金就可以買賣一個合約,當外幣上升或下降,投資者的盈利與虧損是按合約的金額即10萬美元來計算的。
外匯期貨交易是指在約定的日期,按照已經確定的匯率,用美元買賣一定數量的另一種貨幣。外匯期貨買賣與合約現貨買賣有共同點亦有不同點。合約現貨外匯的買賣是通過銀行或外匯交易公司來進行的,外匯期貨的買賣是在專門的期貨市場進行的。全世界的期貨市場主要有: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紐約商品交易所、悉尼期貨交易所、新加坡期貨交易所、倫敦期貨交易所。期貨市場至少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交易市場,另一個是清算中心。期貨的買方或賣方在交易所成交后,清算中心就成為其交易對方,直至期貨合同實際交割為止。期貨外匯和合約外匯交易既有一定的聯系,也有一定的區別,以下從兩者對比的角度,介紹一下期貨外匯的具體運作方式。
外匯期貨的交易數量和合約現貨外匯交易是完全一樣的。外匯期貨買賣最少是一個合同,每一個合同的金額,不同的貨幣有不同的規定,如一個英鎊的合同也為62,500英鎊、日元為12,500,00日元,歐元為125,000歐元。
外匯基本面
基本面分析概念
基本面分析是基于對宏觀基本因素的狀況、發生的變化及其對匯率走勢造成的影響加以研究,得出貨幣間供求關系的結論,以判斷匯率走勢的分析方法。研究對象包括經濟、政治、軍事、人文、地理、突發事件等各個方面。一般用以判斷長期匯率變化的趨勢。在某些書籍中,將基本面分析只定義為對經濟因素的分析是片面的。
由基本面分析得來的匯率長期發展的趨勢較為可靠,并具有提前性。但其缺點是無法提供匯率漲跌的起、止點和發生變化時間。并且在一些時候,匯率的變化并不是嚴格遵從于基本面的變化。因此,對于基本面的分析一定要結合技術面以及市場心理等因素進行研究。
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
政治局勢: 國際、國內政治局勢變化對匯率有很大影響,局勢穩定,則匯率穩定;局勢動蕩則匯率下跌。所需要關注的方面包括國際關系、黨派斗爭、重要政府官員情況、動亂、暴亂等。
經濟形勢: 一國經濟各方面綜合效應的好壞,是影響本國貨幣匯率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因素。其中主要考慮經濟增長水平、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水平、利率水平等幾個方面。
軍事動態: 戰爭、局部沖突、暴亂等將造成某一地區的不安全,對相關地區以及弱勢貨幣的匯率將造成負面影響,而對于遠離事件發生地國家的貨幣和傳統避險貨幣的匯率則有利。
政府、央行政策: 政府的財政政策、外匯政策和央行的貨幣政策對匯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時是決定作用。如政府宣布將本國貨幣貶值或升值;央行的利率升降、市場干預等。
市場心理:外匯市場參與者的心理預期,嚴重影響著匯率的走向。對于某一貨幣的升值或貶值,市場往往會形成自己的看法,在達成一定共識的情況下,將在一定時間內左右匯率的變化,這時可能會發生匯率的升降與基本面完全脫離或央行干預無效的情況。
投機交易: 隨著金融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充斥在外匯市場中的國際游資越來越龐大,這些資金有時為某些投機機構所掌控,由于其交易額非常巨大,并多采用對沖方式,有時會對匯率走勢產生深遠影響。如量子基金阻擊英鎊、泰珠,使其匯率在短時間內大幅貶值等。
突發事件: 一些重大的突發事件,會對市場心理形成影響,從而使匯率發生變化,其造成結果的程度,也將對匯率的長期變化產生影響。如 911 事件使美圓在短期內大幅貶值等。
主要經濟指標解讀與公布時間
由于美圓在外匯市場中的地位,以及絕大多數的外匯交易都是以美圓為中心的交易等原因,美國的經濟數據在匯市中最為引人注目。以下是一些重要經濟指標的理論上的觀察方法和結論,但在實際運用中情況會復雜得多:
國內生產總值( GDP ): 是指某一國在一定時期其境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值。反映一個國家總體經濟形勢的好壞,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被大多數西方經濟學家視為 “ 最富有綜合性的經濟動態指標” 。主要由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凈出口額四部分組成。數據穩定增長,表明經濟蓬勃發展,國民收入增加,有利于美圓匯率;反之,則利淡。一般情況下,如果 GDP 連續兩個季度下降,則被視為衰退。此數據每季度由美國商務部進行統計,分為初值、修正值、終值。一般在每季度末的某日北京時間 21 : 30 公布前一個季度的終值。
工業生產( INDUSTRIAL PRODUCTION ): 指某國工業生產部門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全部工業產品的總價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有很大比重。由于工業部門雇傭了大量工人,其變動對整個國民經濟有著重大影響,與匯率呈正相關。尤其以制造業為代表。此數據由美聯儲統計并在每月 15 日左右晚間 21 : 15 或 22 ; 15 發布。
失業率( UNEMPLOYMENT RATE ): 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數據上升說明經濟發展受阻,反之則看好。對于大多數西方國家來說,失業率在 4% 左右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過 9% ,則說明經濟處于衰退。此數據由美國勞工部編制,每月第一個周五 21 : 30 公布。
貿易赤字( TRADE DIFICIT ): 國際間的貿易是構成經濟活動的重要環節。當一國出口大于進口時稱為貿易順差;反之,稱逆差。美國的貿易數據一直處于逆差狀態,重點是在赤字的擴大或縮小。赤字擴大不利于美圓,反之則有利。此數據由美國商務部編制,每月中、下旬某日晚間 21 : 30 公布前一個月數字。
經常項目收支:經常帳為一國收支表上的主要項目,內容記載一國與外國包括因為商品 / 勞務進出口、投資所得、其他商品與勞務所得以及片面轉移等因素所產生的資金流出與流入的狀況。如果為正數,為順差,有利本國貨幣;反之,則不利于本國貨幣。此數據由美國商務部編制,每月中旬某日 21 : 30 公布。
資本帳收支: 主要描述一國的長、短期資本流動情況,包括長期資本、非流動性短期私人資本、特別提款權、誤差與遺漏,以及流動性短期私人資本等項目。資本項目在金融日益國際化、自由化的今天,影響不亞于經常帳項目,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越高,影響越大。其對匯率的影響的觀察方法與經常帳基本相同。
利率( INTRESTRATE ):利率是借出資金的回報或使用資金的代價。一國利率的高低對貨幣匯率有著直接影響。高利率的貨幣由于回報率較高,則需求上升,匯率升值;反之,則貶值。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由美聯儲的會議來決定。
生產物價指數( PPI ): 主要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的情形。數據上升說明生產旺盛、通脹有上升的可能,聯儲傾向于提高利率,有利于美圓;反之,則不利于美圓。此數據由美國勞工局編制,每月第二個周五的 21 : 30 分公布。
消費物價指數( CPI ): 以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針,是討論通脹時最主要的數據。數據上升,則通脹可能上升,聯儲趨于調高利率,對美圓有利;反之,則不利美圓。 但是,通脹應保持在一定的幅度里,太高(惡性通脹)或太低(通縮),都不利于匯率。數據由美國勞工局編制,每月第三個星期某日 23 : 00 公布。
躉售(批發)物價指數( WPI ): 是根據大宗物資批發價格的加權平均價格編制而得的物價指數。 包括在內的產品有原料、中間產品、最終產品與進出口品,但不包括各類勞務。討論通貨膨脹時,最常提及的三種物價指數之一,觀察方法與 CPI 、 PPI 基本相同。每月中旬公布前一個月的數據。
領先指標: 由股價、消費品定單、周均失業救濟金索求、建筑批則、消費者預期、制造廠商交貨定單變動、貨幣供應、銷售業績、敏感原料價格變動、廠房設備定單、平均工作周等項目構成,是觀察未來 6----12 個月內經濟走向的指標。數據好,匯率上升;反之則下降。
個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 ): 代表個人從各種所得來源獲得的收入總和。包括工資薪水、社會福利、支出儲蓄、股利收入等。數據提高,代表經濟好轉,消費可能增加,有利于本國貨幣;反之則不利。由美國經濟研究局編制,每月月初某日 21 : 30 公布。
商業庫存( INVENTORIES ): 包括工廠存貨、批發業存貨、零售業存貨。主要用以評估生產循環狀況。存貨低于適當水準,將增加生產,經濟向好,對貨幣有利;反之則不利。數據由美國商務部編制,每月中旬某日 21 : 30 或 23 : 00 公布。
采購經理人指數( 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 ): 是衡量制造業的重要指標??疾熘圃鞓I在生產、新定單、商品價格、存貨、雇員、定單交貨、新出口定單和進口等方面。數據以 50 為強弱分界點,在以上表示制造業向好對貨幣有利;反之則意味著衰退,對貨幣不利。數據由供應管理協會( ISM )編制,每月初某日 23 : 00 公布。
耐久財訂單(Durable Good Orders) : 所謂耐久財是指不易耗損的財物,如汽車、飛機等重工業產品和制造業資本財。其它諸如電器用品等也是。耐久財訂單代表未來一個月內制造商生產情形的好壞 , 數據與貨幣匯率呈正相關,但需要注意其國防定單所占的比重。耐久財訂單由美國商務部統計,一般在每月的 22 號至 25 號晚上 21 : 30 或 23 : 00 公布。
設備使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 : 是工業總產出對生產設備的比率。涵蓋的范圍包括生產業、礦業、公用事業、耐久財、非耐久財、基本金屬工業、汽車和小貨 車業及汽油等八個項目。代表上述產業的產能利用程度。當設備使用率超過 95% 以上,代表設備使用率接近極限,通貨膨脹的壓力將隨產能無法應付而急速升高,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升高情況下,對美元是利多。 反之如果產能利用用率在 90% 以下,且持續下降,表示設備閑置過多,經濟有衰退的現象,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降低情況下,對美元是利空。每月中旬公布前一個月的數據。
房屋開工率: 一般新屋興建分為兩種,個別住屋與群體住屋。新屋開工率與建筑許可的增加,理論上對于美元來說,偏向利多 ,不過仍須合并其它經濟數據一同作考量。每月的 16 號至 19 號間公布。
各國外匯
美元(USD)、德國馬克(DEM)、歐元(EUR)、日元(JPY)、英鎊(GBP)、瑞士法郎(CHF)、法國法郎(FRF)、意大利里拉(ITL)、荷蘭盾(NLG)、比利時法郎(BEC)、丹麥克郎(DKK)、瑞典克郎(SEK)、奧地利先令(ATS)、港元(HKD)、加拿大元(CAD)、澳大利亞元(AUD)、新西蘭元(NZD)、新加坡元(SIN)、澳門元(MOP)、馬來西亞林吉特(MYR)等。
產生原因
外匯市場,是指從事外匯買賣的交易場所,或者說是各種不同貨幣相互之間進行交換的場所。
外匯市場之所以存在,是因為:
貿易和投資:進出口商在進口商品時支付一種貨幣,而在出口商品時收取另一種貨幣。這意味著,它們在結清賬目時,收付不同的貨幣。因此,他們需要將自己收到的部分貨幣兌換成可以用于購買商品的貨幣。與此相類似,一家買進外國資產的公司必須用當事國的貨幣支付,因此,它需要將本國貨幣兌換成當事國的貨幣。
投機: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會隨著這兩種貨幣之間的供需的變化而變化。交易員在一個匯率上買進一種貨幣,而在另一個更有利的匯率上拋出該貨幣,他就可以盈利。投機大約占了外匯市場交易的絕大部分。
對沖:由于兩種相關貨幣之間匯率的波動,那些擁有國外資產(如工廠)的公司將這些資產折算成本國貨幣時,就可能遭受一些風險。當以外幣計值的國外資產在一段時間內價值不變時,如果匯率發生變化,以國內貨幣折算這項資產的價值時,就會產生損益。公司可以通過對沖消除這種潛在的損益。這就是執行一項外匯交易,其交易結果剛好抵消由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外幣資產的損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