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學習學習大數據比較好?
來看看幾位在外企與大數據打交道的人吧,他們的工作就是把存放在各地的數據變成有用的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來為企業規避風險、提高效率、節省成本、提升競爭力。。。
8年前,清華音樂圈里的創新大咖、樂隊主唱HuHu帶著琴聲和夢想來到了一家有著近200年歷史的企業。在這里,她遇到了一群和她一樣的數據“挖礦人”,共同開啟了用新興技術解碼“01”背后秘密的創新之旅。
6年前,來自環保圈的蔡璐平開始在施耐德電氣探索用數字化手段降低碳排放的可能,現在他在打造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數字化工具,來幫助企業客戶實現運營效率提升和可持續發展。
一年前,北外主攻旅游行業大數據分析的王莉漫,加入了施耐德電氣,以全新的視野與理念,又一次推動著算法與AI架構的蛻變。
自然語言處理、算法、人工智能、區塊鏈、機器學習、知識圖譜、AR、VR是他們工作和生活的日常。將令人眼花繚亂的新興技術與傳統的工業和配電場景相結合,從大數據中挖掘價值,并帶來能效、運維、設備資產可用性和人員效率的提升,是他們的“小目標”。
數字化創新孵化器
Huhu本名韓錚,在施耐德電氣數字化服務部負責中低壓配電相關的數字化產品研發和管理。有著建筑節能咨詢背景的她從入職開始,就加入了施耐德電氣首個本土數字化創新孵化項目——用云端應用的方式,打造出一個整合應用、分析與服務的能效管理平臺。
在公司強大的培訓體系以及全球創新平臺的支持下,Huhu與團隊成員一起將數據采集和分析、設備設施優化管理、測量與驗證等核心功能模塊相融合,在存儲和展示能源信息的基礎上,來預測智能指標、診斷能源效率,并給出分析建議,從而幫助用戶找到能效盲點,制定有效的節能策略。這便是后來廣泛應用于樓宇建筑節能的EcoStruxure云能效樓宇顧問。
云能效樓宇顧問提供了遠程托管運營方式,用戶不需大量的一次性現場設備投入和后續的系統維護資源,投資成本節省可達70%,同時縮短了項目執行周期并減少系統占地空間,效率提升可達50%。
隨著實際應用的增加,云能效樓宇顧問的迭代也越來越快。當傳統數據庫越來越無法滿足關系復雜的數據處理,王莉漫與團隊同事引入“AI+知識圖譜”的圖數據庫來存儲和分析數據。這項技術讓云能效樓宇顧問如虎添翼,為應用了云能效樓宇顧問的太古地產出具更為直觀的報告。彼時,云能效已經能夠做到每兩周一次迭代。
HuHu和王莉漫在談到這些創新成就時,都用了創新“孵化器”來形容施耐德電氣數字化服務部門。 “在這里,你可以將施耐德電氣全球前沿的數字化技術,開放的創新文化與中國本土化的自主創新完美結合在一起,只要有新的想法,你就能得到強大的支持。“Huhu說。
本土化創新
Huhu最得意的本土化創新——“千里眼資產顧問”,在數字化團隊的努力下于2018年正式推出。這是一款以電氣資產健康為主題,針對中國市場運維特點而打造,基于云平臺的電氣資產健康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服務產品,旨在全面保障電氣資產安全健康,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數字化主動運維。
“千里眼資產顧問”以“千里眼運維專家”所收集和存儲的數據為基礎,稱為覆蓋配電系統全生命周期的EcoStruxure Power智能配電解決方案的部分。
千里眼運維專家能夠連接互聯互通的智能配電設備,通過智能網關高速采集和處理電氣系統的數據,實現協議轉換和網絡互聯,采集數據。它還能通過網頁或手機APP,向用戶展示所有站點的設備運維和能耗狀況,發送報警和預警通知。在云端的“千里眼資產顧問”,則能夠對收集到的系統運維數據進行深入解析,評估電氣設備健康度,并通過專家遠程診斷給予用戶電氣系統優化建議和資產健康診斷報告,從而保障電氣資產安全、健康。
電氣資產的安全穩定對于工業、商用建筑、基礎設施、數據中心等領域都意味著成本和效益。千里眼資產顧問能夠在電氣資產運營階段為客戶平均節省能源成本28%、設備可靠性提升22%、維護成本優化28%。
“能做到這些,就是把很多施耐德業務專家腦子里“知識精華”,通過機器學習、AI、邏輯判斷等技術手段沉淀到千里眼資產顧問的算法庫里,”Huhu介紹道。“以前可能需要幾位專家幾周的時間才能生成報告,而現在幾分鐘就能完成,數據經過平臺的算法一鍵生成報告。專家顧問基于此,分分鐘即可提供意見建議。”
千里眼資產顧問的創新應用還有包括視覺識別。在國內,很多已安裝的電氣設備并沒有實現互聯互通,它們散落在成千上萬的建筑里。如果想把這些設備數據信息,錄入到現在千里眼云端的設備備份里來,就需要知道這些設備在哪里,什么型號,有什么樣的配置參數等等;還需要很多人力成本去掃樓,時間和人力成本都非常高。
但是,有了視頻識別或者視覺識別技術,就可以把設備銘牌拍攝下來,利用AI技術自動識別設備信息,它的額定電壓電流等,并自動錄入到數據庫,完全不需要人工。“這是很小的應用,也并非多么高端的技術,但是在特定的場景完美地解決了特定的問題。”Huhu補充道。
新技術需要與場景完美結合
畢業一年以后再與供職于各大IT頭部企業的同學們聊天時,王莉漫最大的感受是“當大家都在熱切地討論新技術時,我想的不是技術有多先進,而是如何在場景中找到合適的應用,因為我們既了解最新技術,又有機會了解真正的需求場景。”
90后的王莉漫正在做的另外一個項目,是對施耐德電氣能效咨詢客服機器人“施施”進行持續優化。施施是專業的能效咨詢機器人,它將施耐德電氣的行業智慧和最新的AI技術充分結合,實現精準的語義分析,同時擁有強大的自我學習機制。
與電商的客服機器人不同的是,“施施”管理的產品超過五萬個型號,這些產品又有不同的體系,不同的業務線分類;跟這些產品型號相關的參數,這些記載就有大概400多萬條。所涉及到的數據包括要涉及到一些安裝、調試、故障分析、技術選型、商務政策等復雜的問題。
傳統上,一個客服人員需要很多技術背景、技術支持,去背一些說明書、操作手冊等等,要去培養這個客服讓他能夠上線就需要花幾個月的時間。“而有了智能客服機器人,60-70%的問題都能夠線上解決,還可以7*24小時為客戶提供服務,這就是技術帶來的便利性。”王莉漫解釋道。
全生命周期中的經濟和環境價值
抵御全球氣候變化,需要企業主動采取措施,來降低自身生產經營和上下游的碳排放。碳排放的管理需要集團能源和環境數據報表,而碳排放的降低則需要節能減排的技術、設備和項目的落地。基于EcoStruxure Machine全生命周期高效和節能的理念,蔡璐平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國裝備制造商已經不再是單一的產品提供商,而是要對資產全生命周期負責。蔡璐平與團隊同事清楚地知道,這需要數字化技術的全面支撐。
2017年施耐德發布了全新的EcoStruxure 機器顧問,這是一款基于云的數字化服務平臺。它使機器制造商能夠連接任何生產現場的任何已安裝機器,以獲取更多實時數據,并上傳至云端,使用Web和應用程序對數據進行組態、分析和可視化,從而為機器操作員提供數字化服務,以便在機器整個生命周期內進行數據管理。
EcoStruxure機器顧問包含三個模塊:跟蹤、監測和修復。能夠實現機器的簡單本地化,相關配置文件的創建,包括架構、日志、機器歷史、任務管理和文檔;對運行機器數據進行采集和可視化,借助分析和通知,了解異常情況;同時,還可通過云實現必要軟件的現場可用性。這些讓不僅讓機械設備制造商的維護服務更為高效便捷,更大幅提高了現場設備操作員的工作效率。
“機器顧問,是工業設備全生命周期的貼身管家,”蔡璐平介紹說,“它可不只是跟上數字化潮流這么簡單,降本增效、節能減排才是機器顧問的最終訴求。降低運維成本,提升生產效率、滿足客戶個性定制、提升用戶體驗都是機器顧問的強項。”農化包裝機械全案服務商江蘇金旺依靠機器顧問實現了“智能服務”轉型,整體服務效率提升超過35%,成本降低超過30%。
在這些創新探索中都有施耐德電氣中國數字化云平臺的支持。在促進數字化服務的落地實踐過程中,施耐德電氣結合EcoStruxure架構與平臺,特別針對中國市場打造了開放、高效的數字生態,構建了位于PaaS層的施耐德電氣中國數字化云平臺,廣泛鏈接施耐德電氣及其他品牌的互聯互通產品,并定義了云和邊緣協同的架構促進智能硬件產品與云端服務的結合,匯聚接入和數據,為應用、分析與服務提供支持,對內能夠降低整體試錯和研發成本,對外能夠提供一致的客戶體驗,從而促進更廣泛的連接和更豐富的服務能力。
起步于暖通領域的HuHu、研究CO2的蔡璐平、愛好音樂的莉漫,都匯聚在一個為有夢想的人而搭建的“數字化舞臺”上,在施耐德電氣數字化創新團隊中,與更多的數字化人才一起將創新技術與應用場景相匹配,讓原本沉默的數據開始說話,為企業創造價值。擁抱數字化,賦能產能和效率來應對全球競爭的激流中,施耐德電氣正期待著與您一起開啟全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