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學校背景對留學申請有何影響?
本科學校背景其實代表著GPA的嚴謹度以及課程體系的完善程度,這兩個標準加起來就被看作是你申請時個人背景與未來申請項目接軌的硬標準。
首先:GPA的嚴謹度,一般情況下,美國的TOP50的學校要拿高分畢業,特別是最后的六十個專業課學分的GPA要拿到3.5以上是很有挑戰性的,這相應地放到我們國內的211和985院校也是不容易達到的標準,所以網上這些一邊倒地說雙非難申名校并不是毫無依據的。
其次:課程體系的完善程度,國外大學研究生項目不僅會查閱四年的平均成績,而且會把自己項目要求的預選課(Pre-requisite)拎出來單算一邊預選課的GPA,舉個簡單的例子,以目前大熱的商業分析為例,大多數學校歡迎本科背景經濟學,金融,數學,計算機等專業的學生來申請,但是無論你是哪個本科專業,本科的核心課程均為:微積分,線性代數,統計,概率,編程語言(C++, JAVA, Python等),一般要求的核心基礎課都有多達8-10左右。所以如果你有一個211和985漂亮的GPA并不能保證順利入讀名校,而是需要在一個漂亮的GPA基礎上,加上一個完備且匹配的課程體系。
第三:大多數西方名校,以美國為例,只要是成績真實,且本科課程背景匹配,都必須遵照非歧視性原則進行審理,也就是當你和另外一個211和985的競爭者放在一起時,學校絕對不會說因為你一個雙非院校而拒絕你,因為很多美國優秀的學生,因為無法支付高昂的私立大學的學費,而選擇就近在本州的公立大學念書。總的來說,美國招生政策不是硬成績和背景的篩選,而是諸多元素的綜合決定。
最后,研究生的申請整體分為個人硬件背景和軟件背景兩個板塊,GPA(包含了你所提及的學校背景),GRE/GMAT, TOEFL/IELTS等只是一些數字,而你本科階段個人在領導力,團隊寫作,工具掌握,實踐操作,科研及實習等方面軟背景也是不可或缺。直白一點說,如果硬要把申請分成幾個占比清晰的部分,那么硬件部分至多可以到達60%左右,雙非院校如果可以拿到GPA3.5+(課程匹配度高),GRE320+, TOEFL100+,那么在硬件部分的60分至少可以拿到50+以上,那么剩下的40%該怎么去抓到更多分呢?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同學科研做的很好,發表了論文;有的同學實習找的好,每個暑假都去了不同行業浸染;有的同學社會實踐和專業證書考的多,能力多樣化,可以給未來的研究生課堂帶去很多可討論的范本。
綜上,整體來說,以美國為例的西方教育體系整體是英雄不問出處,院校出身不是決定性因素,雙非并不是阻礙名校申請路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