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些人說互聯網行業賺錢?
作為互聯網行業的碼農,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你說的這兩個現象雖然矛盾,但都是真的。
互聯網行業賺錢嗎?是的,很賺錢,雷軍有句名言: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想想當年在中關村,一鍋小米粥讓13個人聚在一起,誰能想到八年后,小米作為國產互聯網品牌的一面旗幟,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創始人雷軍身價逼近200億美元。
看一下2018年中國500強最賺錢的公司十強,騰訊和阿里兩家互聯網企業入圍,看看它們一起上榜的都是什么企業,清一色的銀行和保險公司。360創始人周鴻祎曾經公開diss騰訊:一個王者榮耀一天就能掙一個億,我們算過它比販毒的利潤還高,但又沒有販毒的風險。1天1個億你覺得驚訝,那1分鐘100億呢?阿里巴巴在剛過去不久的2019年雙十一1分36秒破了100億,比2018快了29秒。有人推測雙十一一天給阿里巴巴創造的凈利潤在45億以上。
以上說的都是互聯網公司賺的錢,下面說說這錢是怎么分配到人的:
IT領袖:年入過億(例如馬化騰、丁磊、馬云等)IT大哥:年入千萬(級別次于以上幾位大佬的公司老板)IT精英:年入百萬(各IT公司副總裁級別人物,包括COO、CTO等,大多為職業經理人)IT人才:年入50萬(各IT公司總監級別人物,有房有車,生活壓力相對較小)IT工程師:年入20萬(高級經理級別,有房貸,生活壓力大)IT民工:年入10萬(經理級別,基本無房,生活壓力大)碼農:年入低于5萬(最底層,錢最少,上班時間最多,租房混日子)碼農處于IT界金字塔的最底層,雖然有自嘲的意思在,也許收入也比國內大多數基層工作者要高得多,但是是真的苦逼。舉幾個例子:
1、工作時間長。從早忙到晚,別說996了,007都有可能,還美其名曰公司文化。工資折算成時薪,不知道能不能達到國內平均水平。還記得那個警察蜀黍深夜盤問程序員專業知識的段子嗎?
2、永遠的幕后工作者。用戶增長快,是市場的功勞;用戶活躍高,是運營的功勞;新版本好評,是產品和設計的功勞。那我就默默在幕后好了,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但是產品出問題公司又想起我了,要殺我祭天。
3、吃青春飯。農民出賣的是體力,我們出賣的是腦力。大腦的持續輸出是要健康的體力支撐的,但又需要久坐在電腦前,各種程序員特有的慢性病就來了,尤其是頸椎和腰椎。人家說程序員年輕是拿命換錢,年紀大了是拿錢換命,我覺得一點都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