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討論利用無人機,就需要考慮單點之間的點對點操控,或者依靠數據鏈的組網操控。這是常見的兩種無人機操控模式。點對點相對容易容易一些,利用雙工通訊電臺就可以完成。但是多機組網的數據鏈技術就復雜的多。
如果要利用數據鏈,那就意味著至少數十臺通訊電臺的同時收發,而且還處于大功率雷達的輻射之下。抗干擾技術其實就是比較關鍵的核心技術:在保證通訊鏈路的實時、準確、保密的前提下,盡可能確保不會發生頻譜干擾的情況,這是基本要求。
(干擾是無人機數據鏈要面臨的一個頭號難題)
一般大型無人機,本地場站至今的通聯能力也就保持在100公里以內,如果是戰術無人機,受制于發射機的功率限制也就是10公里左右。所以,要組成網絡勢必需要中繼平臺,例如大型無人機攜帶收發機或者地面車載平臺,還有就是利用預警機、電子戰等大型機載平臺。這樣的數據鏈,至少帶寬要確保在1Mbps以上,延時盡可能小為最佳。如果要借用衛星平臺,那就會帶來大延時的可能性,此時只能依靠無人機自身的飛控能力了。
這里得插一句,日常無人機的操作員,基本上除了管起飛降落以外,都是在監控和操控無人機上的觀測設備,飛行干越極少。一方面是無人機的飛控并不是實時地面操控型,更多的是利用無人機上路線規劃功能自主航行。這其實就降低了對操控員的操控要求,也降低了數據鏈實時性的要求。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一些簡單的認識和想法,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