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加速社會信息化進程
在今年的8月8日“2019上海開放數據論壇”上,南方都市報大數據研究院發布了《政府數據開放準備度》報告。報告表明,各地涉及政府數據開放進步明顯,其中廣東、上海等省份是“先行者”,無論是政府數據開放的政策總量、針對性政策的出臺,還是政策內容舉措創新都領跑全國。但現階段政府數據開放路徑、辦法尚未統一、明晰,各地政府工作理念和工作重心仍有差異。報告指出,政府部門亟須掌握需求行為的變化規律,第一,依托數字云平臺建設城市大數據資源中心,把數據中心作為政務數據資源管理的基礎平臺。 第二,各政府部門應當依托數字云平臺統一提供的計算、存儲、管理、安全等云服務,實施本部門非涉密政務信息系統的建設和運行維護,已經建成的非涉密政務信息系統,應當充分整合,并遷入數字云平臺。 第三,各政務部門應當按照一數一源、一源多用的原則依據責任清單采集政務數據,并按照政務數據匯集規范對政務數據進行篩選、清洗、加工,匯聚成部門政務數據資源池。 第四,做好政務數據開放工作。可以提供給所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使用的政務數據資源屬于 無條件開放類;可以部分提供或者需要按照特定條件提供給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政務數據資源屬于 有條件開放類;涉及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和國家安全,以及其他不宜提供給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政務數據資源屬于 不予開放類。
不言而喻,在當下社會的信息化進程中,政府數據的開放與共享對于個人、企業、政府本身有重大意義:
一、有利于于個人獲取信息。公共機構數據資源統一匯聚和集中向社會開放,提升數據開放共享標準化程度,有利于群眾了解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會、文化、教育、養老等民生保障服務相關領域的政府信息,最終為生活提供便利。 二、有利于推進商事服務便捷化。建立項目并聯合審批平臺,形成網上審批大數據資源庫,實現跨部門、跨層級項目審批、核準、備案的統一受理、同步審查、信息共享、透明公開。鼓勵政府部門高效快捷、有效整合并充分運用政府數據和社會數據,掌握企業需求,推動行政管理流程化再造,在注冊登記、市場準入等商事服務中提供更加便捷有效、更有針對性的服務 三、提升政府治理水平,促進政府職能轉型。借助大數據開放共享實現政府負面清單、權利清單和責任清單的透明化管理,完善大數據監督和技術反腐體系,促進政府簡政放權、依法行政。
但是,政府在實行數據開放制度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不問題:
一、數據基礎不牢,缺乏高質量的政府數據體系。數據開放前,沒有高質量的數據平臺,數據格式多,不統一,不兼容,易造成“數據孤島”,降低政府數據的利用率。 二、數據質量問題。數據采集時,數據質量是核心保障,但是數據出處不明確、產權歸屬不清晰、數據維護不及時、政府部門橫向、縱向數據匯集產生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復。 三、信息安全問題。數據開放后,容易泄露個人隱私和導致敏感數據的產生,數據保障工作不到位。
為此,政府應遵循事前事中事后的原則處理數據開放共享問題:
第一、建設統一平臺,統一技術標準,減少數據格式轉換,促進各部門的數據資源高效共享。 第二、保障數據質量。在數據生產和收集階段,要實現跨部門、跨機構的數據整合分析,從源頭上保證數據質量。數據開放要求明確數據的出處:由誰創建、數據來源于何處,從而明確數據責任主體。 第三、重視制度的頂層設計。針對法律風險因素,健全政務數據開放、部門信息共享和知識產權保護等相關法律制度,明確數據的范圍邊界和使用方式,界定清晰各部門數據管理共享的義務和權利,明確個人、法人和社會組織使用數據的相關規范;貫徹執行落實數據開放共享制度,務必做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杜絕執法過程中“寬、松、軟”問題;建立可行長效的獎懲機制,充分體現制度執行的效果。
中國的政府數據開放正從起步走向快速發展的階段,數據開放與共享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芽,現正茁壯成長,我衷心希望它能蔚然成林,成為中國的信息化的有力推進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