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征信是傳統征信方式,而大數據征信是伴隨互聯網金融發展起來的。
資質再好一點的企業可以申請接入央行征信,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會越來越重要,數據完整性各大數據征信平臺不同,主要用于互聯網金融,例如P2P,如果P2P拿到央行征信數據會比較靠譜。
傳統征信主要覆蓋在持牌金融機構有信用記錄的人群。大數據征信通過大數據技術捕獲傳統征信沒有覆蓋的人群,利用互聯網留痕協助信用的判斷,滿足P2P網絡借貸、第三方支付及互聯網保險等互聯網金融新業態身份識別、反欺詐、信用評估等多方面征信需求。
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征信的信息數據來源更廣泛,種類更多樣。大數據征信數據不再局限于金融機構、政府機構以及電信提供的個人基本信息、賬單信息、信貸記錄、逾期記錄等,還引入互聯網行為軌跡記錄、社交和客戶評價等數據。這些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信息主體的行為習慣、消費偏好以及社會關系,有利于全面評估信息主體的信用風險。
大數據征信將不再單純地用于經濟金融活動,還可將應用場景從經濟金融領域擴大到日常化、生活化的方方面面,如租房租車、預訂酒店、簽證、婚戀、求職就業、保險辦理等各種需要信用履約的生活場景,在市場營銷支持、反欺詐、貸后風險監測與預警和賬款催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表現。
大數據征信的信用評估模型不僅關注信用主體歷史信息的深度挖掘,更看重信用主體實時、動態、交互的信息,以信用主體行為軌跡的研究為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精準預測其履約意愿、履約能力和履約穩定性。此外,大數據征信運用大數據技術,在綜合傳統建模技術的基礎上采用機器學習建模技術,從多個評估維度評價信用主體的信用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