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IT領域的科研教育工作者,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在當前的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普通人要想避免自己“被大數據”是難度非常大的一件事,因為隨著整個社會逐漸進入到網絡化、智能化時代,每個人的大量社會活動都會被大數據系統記錄下來。
與其探討如何避免自己成為大數據分析的對象,倒不如探討如何保護自己的數據隱私不被泄露,而要想保護自己的隱私則需要一個系統的策略,不僅需要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同時還需要每個人都有數據防護意識。
從當前的社會活動來分析,個人數據的采集通常可以分為三大類場景,其一是必須被采集的場景,比如當前正在進行的人口普查,再比如去醫院就診等等,在這些場景下,個人的數據都是必須被采集的,而這些場景下的數據防護措施也是非常嚴格的,通常并不會出現泄漏的問題。
其二是可以有選擇地被采集,這一類數據采集活動涉及到大量的社會活動,包括工作場景、學習場景、娛樂場景等等,這一類活動要謹慎保護自己的數據,盡量不讓非官方的平臺來采集自己的數據。
其三是數據的關聯采集,數據關聯采集是當前互聯網平臺所采用的常規數據采集方式,比如通過個人的通訊錄來完成數據關聯采集,再比如通過家庭成員的數據采集而采集到自己等等,這一類采集方式具有一定的隱蔽性,而且比較難于防范。要想防范被關聯采集,應該從切斷自己與其他人的關聯鏈接開始。
最后,數據隱私防護需要從法律層面作出大的規范,然后每個數據采集組織應該有自己的數據安全策略,同時個人也要重視自己的數據防護。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于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獲。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