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了解的信息,銀行的整個人員體系也是分為編制內和編制外的。
軟件和數據并非銀行的核心業(yè)務,雖然很重要,但是銀行并不會講軟件的部門擴展得很大,所以一般都是少量的編內人員+一部分編外人員+大量的外派人員。
對于編內人員,相當于就是體制內了,把就是鐵飯碗,除非你自己不干了,不然沒人會開除你。
可能在工作的前期提現不出來優(yōu)勢,但是在40歲以后,編內人員的優(yōu)勢就出來了。別人都在中年危機的時候。你完全可以不用擔心。
但是銀行的編制其實也是有限的,分到科技部門的就更少了。
所以可以忽略不計。
然后就是編外人員,雖然是編外人員,但是還是要符合銀行這個體制,所以做事并不如在互聯網企業(yè)強,而且響應速度慢,做事畏首畏尾,不求有功但求不錯。
都是臨時工,出事了說不定還會成為頂包的無證程序員,自然人才是留不住的。
再有就是外派人員了,銀行的絕大部分科技部門的員工,都是外派的。
原因其實是,銀行有錢,但是銀行不能亂招人,招人都是要做計劃的。
做計劃的人也不敢做多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嘛
所以,解決人力的方式,就是花錢找外包。
銀行在每個人上投入的費用不少,但是由于被外包公司扒了層皮,所以外派人員的待遇就更差一些了,那就更留不住人了。
外派畢竟沒有歸屬感。
于是,銀行也就沒法留住向往自由開放的互聯網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