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GDP是有很大問題的,為了大國雄心、為了選票、為了民心、執政多年的莫迪政府有點“操之過急”了。
印度2017年GDP約為2.6萬億美元,相當于我們2006年的水平,當時的我們GDP里的農業、工業、服務業的比例為1:5:4,工業為主,服務業次之,農業再次;而印度目前的GDP里,農業工業服務業的比例約為1.4:1.4:7.2,工業和農業相當,都很低,而服務業卻出奇的高,甚至高于日本、西歐等老牌發達國家。
而且,更要命的是,印度這個工業在GDP里的占比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一方面是農業大致穩定,另一方面是服務業大步快進的發展。
在工業上,目前印度幾乎沒什么有競爭力的產品,比如其手機市場,就幾乎成了各國手機廠商的天下,它作為號稱排名前五的經濟體,出口總額在國際上的排名排到了20名左右,而我們在2006年的時候,出口額和進出口總額都名列世界第三,這樣的GDP是實打實干出來的。
目前,印度的服務業占GDP占比高達72%,令人嘆為觀止。
但我們都知道,沒有強大的工業做后盾,沒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和配套體系,任何服務業都只能是個笑話。
而莫迪政府,在工農業擠不出多少水分的前提下,就在服務業上下足了功夫,搗鼓進去許多“水”。
而印度這些年的“經濟增速”,“注水”的服務業貢獻了6成以上的功勞。
比如建筑業,就拿我們的2006和印度的2017來對比,我們的建筑業在2006年產值約有1700-1800億美元,印度2017年的建筑業產值約為2000億美元出頭,建筑業的大頭主要是房地產,中國一年要出售幾百萬、上千萬套商品房,而印度一年才出售幾十萬套,它哪來那么多建筑業產值呢?
其實也很簡單,印度把各地貧民窟里私搭亂建的窩棚、那些用竹竿和塑料布搭起來的簡陋帳篷也算進了房地產產值,這都能算進去,那數據可操作的空間大了去了。
同理,那些一般國家都不會在意的路邊流動小販、賣燒烤的、踩三輪車的車夫等等,印度統統算了服務業產值,包括了他們的小費,當然,這些數據不可能一個個去數、去詢問,基本上就按照一定的概率和比例,憑想象造出來的數據。
更奇葩的是印度的金融業GDP占比,竟然高達20%,要知道,產業嚴重空心化、高度依賴于金融業玩美元霸權的美國,占比也不過7%。
不過,這個也很好理解,印度把股市里的市值增長都算做了GDP,這等于有些經濟要素被重復進行了計算,當然,黃金也這么的被重復計算了……
至于牛糞什么的,自然也作為化肥等的產值,算進了GDP……
以上只是一些簡單舉例,總體來說,印度“造”出來的GDP增速是很危險的,為了保持這個“增速”,印度還需要每年挖空心思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一切只是為了數據的好看。
選舉政治下,大國雄心下,政客們在有限的任期之內,紛紛玩出了各種“神操作”,糊弄社會,愚弄百姓,騙取選票,這真的好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