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化管理是組織的一種形態,它的特點是
不僅90后員工會愛上扁平化管理,它還深得70、80后的心——員工參與度高!
在傳統的職能性組織里面,很多員工只能聽他的上司安排:上司讓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或者說是入職前跟我講明白哪些是我的工作范圍,我就把這些干好就OK了。除非上司吩咐我做,否則在范圍外的工作我能不做就不做,干多了沒有拿到更多的工資啊,吃力不討好,這種容易讓人形成官本位思想,并且組織的效率容易低下,結構冗余,人力成本高。
扁平化組織則讓非關鍵性的、保密性的信息在組織進而流動起來,雖然每個崗位都有分工,但是組織內的每一位成員,都能知道大家各自掌握的信息,并且能理解各崗位是怎樣工作的,他們各自需要什么樣的支持和協助,使得大家能朝著同一個目標方向去使勁。與此同時,大家都可以針對遇到的問題進行集體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和建議,能充分地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和做事的主動性,大家都想著為組織貢獻自己的力氣,看得組織在自己的參與決策下,慢慢地變好,慢慢地做出不錯的結果,感覺是自己提出建議才會做到這樣的,很有成就感,就會不斷正向地激發他們參與解決方案的制定和執行,畢竟自己提出來且達成共識的事,總不能執行不到位吧?而做出來的結果又能達到了預期,形成了一個良性的正向反饋。
扁平化管理能快速地定位業務問題和解決問題,把項目進度快速地推進!
當每個職能部門為了維護自己本部門的利益時,往往會選擇性地匯報工作信息:對于真實的信息要么就不講,要么就匯報一些對解決問題無關痛癢的信息,導致診斷問題都非常吃力,在摸不到真實信息前,都沒法做出根治問題的解決方案,而又耗了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下去,很容易會使得新項目的業務“半路夭折”,而部門墻還存在——各部門在企業中形成了一個個的獨立系統,部門之間畫地為牢且部門利益高于企業利益,就這樣想干出一番好業績是很難的。
而扁平化管理則能依據反饋上來的數據,個人匯報的信息,并且直接介入他們的日常工作,通過對每個部門的信息匯總和溝通,項目負責人很快就能知道問題出在哪個環節,并加以深入了解,大家把信息一公開討論,尋找能在有限的時間、人力、物流資源下的可執行性的解決方案,然后立馬去做執行,直到問題的解決,推動項目往下一階段前進。
扁平化管理能直接了解每個人,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去展現自己的才華和現實,貢獻出自己的工作結果來為項目出一份力,大家都是互相協作、多溝通且不敢當“出工不出力”的磨洋工,你一這么干,很容易被他人識別出來,若是長時間不改過自新時,就會被踢出這個團隊,以后在公司內部就寸步難行了。
項目目標完成了,大家共享喜悅和獲得不錯的工資和獎金;要是整體沒達標,就算你崗位個人業績完成了,也不會有太多的獎金——打8折或更低的折扣。
大家不能只顧著自己的“一分三畝地”,更要使出自己全部努力去拿結果。這里面考驗員工個人成就動機要把事做成的意愿力、行動力和團隊成員間的良好協作。
不要再守著你的份內工作了。
我們既想做高效的個人輸出,又要兼顧同事的工作——我高效地產出工作,對同事有幫助嗎?
如果我的做法導致同事的工作變得復雜或變得更繞了,我們所要做的是跟同事間討論和商量一個解決方案,怎樣做會讓彼此都舒服地工作,從而使整體的效率變大,而不是一方工作效率變大,另一方工作效率降低,是因為他們在幫你填坑——你只顧著自己的那份差事,忘記給其它同事行個“方便”——讓他們的效率也高效起來。
改變你“優秀個人會得到豐額回報,他人怎樣管不了”的做法
你和同事都在同一個項目里面,大家坐在一條船上,必須是多溝通,互相幫忙和協作彼此,怎樣把大家的工作都完成好,共同進退,為項目的最終結果而負責。
如果同事太差勁,能力不達標,可以讓項目負責人將其替換掉,或者你找資源或增加人手,幫這位同事做好——反正你想要在限定的時間內交出讓老板滿意的結果,就得去找方法,而不是找理由,他沒做好,你想辦法幫他補救,畢竟你是為了項目整體結果來做——當你拼盡全力去找方法時,你會有“
立功才會讓你升職,而扁平化管理能讓你知道自己的價值產出有多大
我們要向有結果的人學習,因為他們能拿到預期的結果,自然會得到升職加薪和優秀個人榮譽。在一個項目做成后,你在這項目里面起到什么作用,貢獻了多少的價值,是否有在影響和帶動你的同事,讓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共同向同一方向進行么?
如果你都做到了,你的同事、項目負責人都會給你很高的評價,畢竟他們得到你的有力支持,認為你這個人非常地專業和靠譜,再加上你把你個人做出來的價值以量化的方式寫出來,那么只要項目成了,每上組員都立了“功”——論功行賞時,你的大功自然會有大的回報,包括大額點的獎金、優秀員工、晉升管理崗等等。扁平化管理讓表現突出的個人更突出,同時評估的結果也更客觀地、更讓人信服。
這是扁平化管理的魅力,你所在的團隊/企業已經在使用了嗎?快快用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