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一位名叫蒂姆·伯納斯-李(TimBerners-Lee)的年輕計算機科學家,提出了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超鏈接系統。
其允許在不同計算機之間分享信息,然后永遠地改變了人類使用和通過網絡進行交流的方式。
在周二的一場紀念活動上,他向觀眾表示,萬維網背后的想法,其實既簡單又崇高——讓全球各地的人們合作解決世界性問題。
【萬維網誕生的地方,
Home.CERN
網站截圖】本次活動的地點,選在了《華盛頓郵報》總部特區,伯納斯-李說到:“想象一下,你有一個很大的議題,比如氣候變化或治愈癌癥,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而萬維網的目標,就是將所有這些人連接到一起”。
轉眼30年過去,網絡似乎被別有用心者劫持。它變成了一個平臺,上面有大肆傳播的假新聞和仇恨言論,個人隱私被各種販賣。即便如此,我們仍可以打破這一點。
現年63歲的伯納斯-李表示,他正在努力修復自己幫助創立的線上世界:“我沒有成為一位千萬富翁,但這并沒有什么不好,否則互聯網就不復存在了”。
1989年3月12日,在瑞士物理實驗室CERN工作的伯納斯-李《通用鏈接信息系統》,以幫助世界各地的學者運行復雜的粒子加速器。
短短幾年,萬維網的傳播范圍,就已經遠遠超出了學者與科學領域。在超鏈接這個新穎的概念下,以及保持網絡基礎協議開放且免費的承諾下,人們可以通過點擊鏈接,在互聯網上共享信息。
當時的技術專家們,仍在構建大型機來存儲數據。但這種分布式共享信息的想法,本身就是革命性的。
伯納斯-李表示:“有些人認為一切都應該放在他們自己的機器上,不僅將大量時間耗在了這方面,還認為每個人都必須按照這種方式去做,只為了享有結構的控制權”。
但在超鏈接出現后,人們能夠以自己喜歡的形式,對信息進行分類和組織,同時可以輕松地分享。
可以說,互聯網絡的誕生,催動了一場全球性的技術革命,打造出了數千家今日被整個經濟體所以來的系統。萬維網誕生30年后,全球已有半數人泡在網上、且有近20億個網站。
1993年,歐洲核子中心(CERN)決定保持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的免費開放,促使了網絡的蓬勃發展。在明尼蘇達大學宣布了收費許可后,Gopher協議的競爭力就大不如前。
遺憾的是,萬維網的飛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潛在的問題。畢竟只要在大街上走,總能碰到那么一兩個壞人。然而社交媒體的問世,讓這些不和諧的聲音被各種放大。
伯納斯-李指出,在網絡消費的時候,不要忘記思考的重要性。與其抱怨,不如少看垃圾網站。假新聞無法一禁了之,這是一件復雜得多的事情。
然而伯納斯-李從未預料到,有些組織會利用網絡來影響選舉和輿論,比如2016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的種種亂象。
他意識到,在一群充滿惡意的聰明人的操縱下,這些垃圾信息不僅沒有被人們忽視掉,還讓一些人深信不疑。
2009年的時候,伯納斯-李創建了萬維網基金會,旨在促進互聯網的平等與可訪問性。但是現在,其不得不采取進一步的措施,以重新塑造網絡。
為解決困擾互聯網的問題,他在11月開展了兩項重大努力。其一是讓網絡更加值得信賴、不容易受到當今某些問題影響的網絡合約,其二是允許用戶控制自己數據的Solid新憑條。
前者旨在將政府、科技企業和個人公民凝聚到一起,建立共同的原則來管理網絡世界。通過契約的方式,讓網絡回歸科學與事實。
為此,該項目需要盡可能多的人參與,希望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可以加入討論。至于仇恨言論或言論自由的界限,不同的地方,顯然有著不同的界限。
與麻省理工合作開發的Solid項目,旨在讓人們更好地控制他們的個人數據?,F時這些數據會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被販賣,而我們的想法是為人們提供存儲數據的地方。
將數據存儲與應用程序剝離后,用戶可以選擇在哪里存儲數據、且數據可以怎樣被使用——這意味著你可以控制亞馬遜、Facebook和谷歌等服務的數據訪問。
通過這些努力,伯納斯-李希望人們能夠收回對個人信息的控制權,再次回到萬維網設立時的初衷——分享合作,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