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我也不是專家,但是這里至少涉及到語言學和計算機編碼兩部分,我就拋磚引玉吧。
1.語言特點
我認為根本原因還是字本身的結構--漢字比字母要復雜的多。簡單的講,字母是一維字體,漢字是二維字體,這也是為什么常用漢字只有十幾個偏旁部首卻可以實現成千上萬個漢字,而且每個漢字寬度是一致的根本原因,因為漢字部首除了可以向橫向組合,還可以縱向組合。而英文字母就做不到這一點,因為他們是一維字體,只能一字排開,即便有26個字母,但是能組成的短詞卻非常有限,想要增加詞匯量,只能越排越長,但是這又增加了學習記憶的難度。也正因為如此,漢字才成為在表意上編碼效率最高的文字之一。
2.計算機編碼
到目前為止,計算機基礎仍然是01編碼,字節為最基礎的存儲單位(一個字節是8位,可以表達2^8=256個含義)。當然,計算機編程,除了字母之外,還要有符號。計算機的發展也有一個過程,初始階段是只能進行非常簡單的數學運算,簡單的通信,如串口通信。最早計算機語言定義了127個字母和符號,即ASCII碼,包括和所有的英文字母。定義這么少的根本原因是,當時的技術水平比較低,計算機存儲器是非常昂貴的資源,不是像今天這樣內存都是十幾G,那時候都是安字節來算的!因此,以當時的技術水平,用英文就可以寫程序了。
如果是中文的話,怎么寫程序呢?用漢字表達肯定不行,因為常用漢字就有幾千個。除了符號,127個里剩下的也表達不了幾個漢字,因此,根本沒辦法編程。反過來說,如果要用漢字編程,就要占用多得多的計算機資源,在當時那個條件是根本不可能的。
3.暢想未來
由此,我突然聯想到,以后有了量子技術,可以實現多維編碼之后,那不是也可以實現漢字編程了呢?那個時候,一個字節不再是表達256個含義,假如維度是4,則一個字節可表達256^4個含義,大大超過了常用漢字的字數,當然,那個時候一個字節也許只有4位了~~。也就是說,存儲一個漢字,不再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間了。因此,漢字編程是完全可期的。
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