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書畫同源?
這里的“書畫同源”是在中國畫和中國書法的基礎上提出的。同時也影響到東亞一些使用漢字或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
對于書畫同源這一中國藝術史的基本理論,其關注焦點在于書畫同源的"源"字作何理解,早期人們對書畫同源的認識定位在"起源"之上,即是說書法與繪畫在起源上有相同之處。后又有說法,書畫同源的“源”字也可由型及神,即是說書法與繪畫在審美與意境追求上有相似之處。
首先,書法和繪畫在使用的材料、表現的技法、應用的理論、產生的條件、審美理念等方面都有相近或相同的地方。特別是在理論上,都講究用筆。
而在產生書法之前,文字的出現,是在圖畫的基礎上表現出來的。而后現代書法中,文字又結合了圖片繪畫。
由于使用的材料相同,因此一些技法不可避免的相似或相同。
因此,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書畫同源”都是我國民族文化藝術的重要基礎之一。
由此觀之,圖畫與文字作為先祖們記事的工具,自是擁有相同的起源;而分別以圖畫和文字為基礎而產生的中國繪畫與書法藝術必也應有相同的起源了。
在畫史上,以先秦諸子的所謂:"河圖洛書"為書畫同源的依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說,"頡有四目,仰觀垂象。因儷鳥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此為最早的"書畫同源"說。《殷契》古文,其體制間架,既是書法,又是圖畫,近人鄭午昌說"是可謂書畫混合時代"。
其次,書畫藝術的審美是屬于意識思維中的高級層面。二者雖同源、同作為視覺藝術又是屬于兩個不同的類型,在漫漫歷史長河的嬗變中,是以遵循著一個共同循則,同氣連根,互動互通、又是獨立性來發展。
書畫藝術的審美價值都蘊含在作品的意境里。強調“以形寫神,以形寫意”(當然繪畫的形是具象,而書法是抽象),用形意抒情來表現人生,來對生活的高度概括、提煉和升華。比如,我們在欣賞一幅書法或繪畫作品,首先并不是看局部,而是先觀其整體、畫面的起承開合、氣勢脈絡,然后注意筆法、再觀察字的結體或畫的層次。
同樣,中國畫在畫面上所表現的形式,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也就是點與線條。而國畫的線條本來就具有書法藝術的抒情性,書法用筆可以說就是中國畫造型的語言,它能時時體現出書法線條中的那結構美與意境美。韻從紙生,氣度非凡。畫家在創作一幅作品時,首先特別重視的就是墨線,他們以迅速靈敏的眼光捕捉所要表達的世間一切物體的形象,通過腕底線條的枯濕濃淡之變化與概括,在有限的畫面中傳遞出博大、雋永的思想內涵,甚至將自己的人格和生命俱融入其中,創作出有形與神、虛與實、情與景的高度完美結合與統一。
其實,自從書畫相會,中國畫就發生了根本變化,變得更加抽象、深沉,筆墨的力度美、韻律美、拙重美,以及它的無限的造型能力和寬闊的韻域,自古就為世人所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