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日本泡沫時代是怎樣一副光景?
我是青巖,我來回答。
日本泡沫的形成1950年爆發的朝鮮戰爭給力日本復興第一個機會。日本利用地緣優勢成了美國人在朝作戰的后勤基地,大發戰爭財。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后,美國調整了自己在東太平洋的整體戰略。改為扶持日本政府,將日本政府打造成美國在亞太地區重要的支點。日本借由美國人的支持,經濟快速的發展起來。
日本在1961提出了《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直到1970年日本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取得了完美的成功。此時的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的實際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1.6%和11.5%遠遠超過預期。國民收入增長了1倍還多。
80時年代初期,日本已經成長為繼美國之后的第二大經濟體。日本低廉的電子產品和汽車充斥著美國市場,對美國形成了巨大的貿易逆差。
80年代中期,美國還沒有從“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中走出來。美國的財政赤字不斷飆升,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度增長。日本與美國的經濟摩擦已經發展到了必需要進行“大幅度調整的地步”。日本的政治受到美國的控制。日本與美國的經濟摩擦,多是由日本政府的讓步結束。
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了“廣場協議”。
協議規定:制定協議的五國一起在國際金融市場拋售美元。使美元貶值,從而增加美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改善美國整體的財政狀況。日元兌美元匯率從230:1掉到了120:1,也就是說日元整體上漲了一倍。(日元上漲帶了很大的負面效應。日本產品的價格隨著匯率的上漲,而大幅度的上揚。整體競爭力大幅度下降)。日本銀行為了穩定市場放松了銀根。大量的日元涌入了日本社會。“日本經濟泡沫”就此形成。日本凈泡沫時代繁榮的光景日元的升值以后,日本商人變得 十分富有。日本商人手中的日元升級了2倍,美國人的商品在日本商人看來一下便宜了起來。當時的日本商人非常看好美國的房地產市場。索尼公司以34億美元買下了美國最大的電影公司哥倫比亞影片公司。而三菱公司則買下了美國的著名建筑“洛克菲勒大廈”。購買地產之風一直持續到80年代末,美國將近十分之一的地產都被日本商人買走了。日本的地產大亨放出話來。“號稱五年就可以買下半個美國。”
剛參加工作的日本年輕人薪水也非常高。通常工作2-3年就可以購買歐美的奧迪寶馬一類的高級轎車。
80年代的日本夜店文化空前繁榮。下了班的日本男人一般都不會回家。而是乘坐著1萬日元起步的出租車,流連于日本夜店和啤酒屋。
日本退休后的老年人也不甘示弱。出門旅游成為了老年人休閑的時尚。日本人在旅游的時候不停的買買買。各種奢侈品紛紛被日本人收入囊中。
受到日本經濟繁榮的影響。日本股市也一片飄紅。人們在銀行借貸的錢,投入股市中也很少出現虧本的情況。(日本的房地產一路走高,人們用房產抵押貸款。然后投入股市中謀取利益。這一現象也極大的增加了“經濟的泡沫”)
0年代末,日本社會空前繁榮。日本人對自己國家的經濟非常的有信心。人人都在享受奢華的生活,人人都在買大房子,人人都在享受股市的鴻利。殊不知一場經濟浩劫就在身后等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