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本人所在的IT行業而言,技術更替無比迅猛,不斷有更好的新技術涌現,淘汰掉一批舊技術,花樣翻新。你不更替自己的知識庫?那只能落后于別人,也就少了不少選擇的機會。這樣一來,過去“細嚼慢咽”式的學習,就凸顯出不足了——沒人給你這么多時間啊!所以要轉換學習的辦法。
我總結出的辦法歸成幾點,逐一說明。
尤其關注學習方法的學習。這點很容易理解。方法是工具,是一把刀的刀鋒。我平時很注意收集/學習別人總結出的優秀辦法,想辦法試試自己應用一番,學到手里。一些方法有比較強的私人習慣,你未必覺得用起來多舒服,那就要分析一下里面是不是有不夠合理的地方。研究點認知心理學,對判斷總結好辦法有不錯的幫助。人類有自己與生俱來的特性,這些特性影響你我,是共通的。比如我以前看到幾本書都談到“與既有知識建立連接”這個概念,就得到了啟發。
《三國演義》里面提到,諸葛亮學習與他人不同。據《魏略》記載:“諸葛亮在荊州,與石廣元、徐元直、孟公威俱游學,三人務于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
其實我在這里借用這個,主要是因為:時間不夠而要懂的東西卻又那么多。細嚼慢咽只適用于經典著作,需要打基礎,扎根的時候。一般的技術類資料,看個大概就好,不需要每個細節都知道,都記住,你也做不到-也許個別天才能吧,不在討論之列。學的太多太細,可能前面學,后面忘,意義不大。
比如說,你需要用一套新的技術框架來完成工作,又一點不懂它,咋辦?
可以這么做。看它的官方文檔/入門教程。官方文檔一般是技術開發者/維護者編寫,是最真實/可靠的資料。先大概過一遍,不用記住細節,只要知道它的特點是什么,能做到什么,能干啥。缺點有沒有?注意事項是什么?如果需要查找細節,就標記個位置記錄。此外,對涉及的重要概念,設計思路,則要認真對待,因為這是精華。不懂概念你就沒法理解和使用了。對于提到的入門教程,方便的話就實際真機跑一遍,會有不少感性認識。
搜集下相關的電子書籍。這些技術類的電子書,好些都是英文版本,莫怕。一些優秀作品已經引入國內,可以買下電子版本。在我看來,電子書的優點不僅是在閱讀方便上,而更在于可以迅速查詢相關知識點。當你需要比較深入地了解一個概念/知識點的時候,你可以打開所有的相關資料,找到這塊內容,對照查閱,理解。因為不同的作者,往往有不同的理解、論述角度,這些區別會加強你的認知能力。資料的反復印證,也是學習、復習的過程。
英文要學好,因為太多的資料沒法翻譯——來不及翻譯的。別的不說,最起碼閱讀要過關,能不受阻礙的理解作者的意思。其實習慣了跟母語閱讀差別不大。
了解個大概,就可以開工了。這個時候,遇到不懂的東西要去查明白。要回頭翻看翻看書、教程,看看概念的理解是否準確到位,是否恰當。而對于接口類的,去查手冊即可。
對于不同的技術,要給予不同的學習程度。比如工作中最常用的工具,一定要多學多練,盡力做到精通。因為它會解決你的問題,提高工作效能。
很多技術,是有共通之處的,你能發現并總結出來嗎?比如大量的Web開發框架,都選擇了MVC架構。你理解了一套,用新框架的時候,跟過去的對比連接,就可以總結出規律性,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技術水平。
所以學習就是一個融會貫通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