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軟件程序的主流,也是經歷了封閉的商業軟件,到開源的自由軟件的逐漸轉變。
比如操作系統,在Linux出現之前,桌面操作系統的市場基本上是由比爾和喬布斯控制的。Linux出現之后,桌面操作系統的格局并沒有太大變化,但是服務器端市場的變化卻是翻天覆地的。原本比爾希望通過WindowsNT和Server系列在服務器領域復制桌面操作系統的輝煌,然而Linux出現了,并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一舉拿下服務器操作系統的半壁江山。一方是商業公司和封閉的策略,另一方是開源軟件和開放的協議,這場戰爭一開始支持率就是一邊倒的,Linus成了開源軟件世界里的英雄和領袖。這種開源方式,主要是建立生態,讓世界大量人才和公司一起來貢獻。
在這幾年我國信息科技受益于開源軟件社區和生態,新操作系統,新數據庫軟件,新大數據平臺,大都是采用或定制改進國外的開源軟件,快速的使中國擁有和國外同樣高水準的軟件,建立中國IT產業。
但是同時,中國幾乎依靠國外開源軟件生態而生存的現狀也是令人擔憂的。中國開源社區主要是“學習”而不是在創新,對開源軟件社區貢獻還是比較少的。當中國的開源創社區大部分代碼和國外代碼一樣的時候,明眼人都直接到國外社區去學習和合作,不會到中國的社區。這樣,中國開源軟件就依附在國外社區,沒有自己的生態。自己沒有生態,在國際上就沒有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