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談到黃興,多少總會為他感到惋惜。
近代史上的黃興絕對是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和孫先生并稱“孫黃”,可是,后來他卻被不斷地邊緣化,被人為刻意地淡化,確實很是讓人唏噓。
縱觀黃興一生,不論于公于私,在我看來,他的所作所為也要比孫先生更讓人喜歡和尊敬。
他曾是一個晚清秀才,或許也曾如李鴻章一般,愿為破敗不堪的清王朝當一“裱糊匠”,可是,當他接觸到了越來越多曾經想都不敢想的知識后,看到了越來越多曾經引為至理可實際上卻不過是痢疾之癥的東西后,他走上了另一條路。
許多人說,清政府培養了一批留學生,這批留學生后來成了清朝的掘墓人,這一番話確有幾分道理。
黃興在從日本留學回國后沒多久,他便和宋教仁、陳天華、章士釗、劉揆一、張繼諸人一起成立了一個革命組織——華興會。
此后,他便領導著華興會秘密組織革命活動,后因策劃長沙起義不成而被迫逃亡去了日本。
1905年,黃興和孫中山等人在日本聯合起來,成立了同盟會。
對于同盟會的領導人,論威望,黃興絕不輸于孫先生,他要想當同盟會的總理,這總理一席到底花落黃家、孫家真不好說。可誰曾想,黃興竟一手拍板:“察同人之意,總理一席,屬意孫公,可省手續,不必投票。”
黃興此人確實是一個厚道人,是一磊落忠厚之人,沒有貪權之意,隨意一語,便將總理之席拱手相送。
可是,這意味著所有人便會唯孫氏馬首是瞻嗎?顯然沒有,否則的話,章炳麟也不會抨擊孫先生,試圖推黃興取代孫先生,只不過,黃興為顧全局,沒有答應,章炳麟和陶成章一氣之下領著光復會退出了同盟會。
憑黃興當時的威望,取代他孫先生又是什么難事?可他卻時刻警惕著同盟會重蹈洪秀全的覆轍,所以始終擁護孫先生。
1911年蔣翊武和孫武在武昌策劃起義的時候,孫先生在哪?
孫先生遠在美國,辛亥之事一起,是黃興一手領導著革命軍和清軍苦戰,從而獲得了讓孫先生難以企及的威望,這是用命換來的——堅守漢陽,和馮國璋血戰四個晝夜,和清軍相持一個月......
如果沒有黃興的堅守,起義軍被清軍迅速打垮的話,翹首觀望局勢的諸省又怎會紛紛響應革命?
可是孫先生仍然很不開心,我才是同盟會總理,憑什么你黃克強威望這么高?
后來,眾革命黨人紛紛敦請黃興去上海“負起領導全國革命的責任,到上海去統率江、浙軍隊攻克南京,在南京組織全國軍政統一機構,繼續北伐,完成革命事業”,此時黃興的威望之高,也可見一斑。
不過,黃興卻幾番婉拒,怎么也不肯組織和領導中央臨時政府,一則是因為此時他正將精力放在如何迅速完成北伐計劃,二則是顧慮到了仍遠在美國的同盟會總理孫先生。
后來,黃興又被推舉為軍政府大元帥,統領革命軍,一時之間,革命黨的槍桿便攥在了黃興的手里。
對于組織和領導政府這事,黃興卻說什么也不從,說要等孫先生回國后,讓孫先生擔此重任。
黃興的態度,是讓人敬佩的,可在敬佩之余,不少人心里也在打鼓,誰知道他孫先生什么時候回國?更何況,在此緊要時刻,孫先生遠在美國,什么也沒有干,憑什么他一回國便要讓給他?
當黃興終于被眾人說服,籌備好了經費,決定赴南京組織和領導臨時政府的時候,他卻接到了孫先生的來電——孫先生說自己即將抵滬。
此時的孫先生恐怕也收到了黃興將赴南京履職的消息,所以才人未到,而匆匆忙忙致電黃興。
所以,黃興決定等一等,等到孫先生到上海后,再決定行程。
如此一來,黃興便等于是主動放棄了“臨時大總統”這一領導地位,拱手讓給了孫先生。
可是,黃興對此卻說:“孫先生是同盟會的總理,他未回國時,我可代表同盟會;現在他已在回國途中,我若不等他到滬,搶先一步到南京就職,將使他感到不快,并使黨內同志發生猜疑......革命同志最要緊的是團結一致,才有力量打擊敵人。要團結一致,就必須不計較個人的權利,互相推讓。”
黃興,是磊落之人,所行亦磊落之事。
不過,讓孫先生不爽的是,自己雖然當上了臨時大總統,可是“諸事由克強作主”,自己成了一個擺設。
這嫌隙一生,便再難撫平,孫、黃二人終究也不是同一路人。
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遇刺身亡,孫先生聞訊后迅速從日本奔回國,將宋教仁案一股腦推到了袁項城的頭上,意以武力討伐袁項城。
對于孫先生的想法,黃興卻不敢茍同,一則他們一方的實力不如北洋政府,所以從心底他便不同意對袁世凱訴諸武力,更希望通過政治手段去解決問題;二則對于“宋案”也疑點重重,誰又能確定袁便是幕后操手?
然而,孫先生卻堅持武力討伐袁世凱,所以,黃興也給予了全力支持。
黃興在“二次革命”中也可謂是盡心盡力了,可是仍然不可避免地失敗了,為了推卸責任,孫先生聲稱此次革命失敗是因為有人不聽從指揮,槍口直指黃興!
1914年,孫先生在東京成立了中華革命黨,所有入黨者必須絕對服從于他的命令,和“獨裁”無異,對此,黃興聲言“弟不贊成中山之舉動,以是相迫,不但非弟所樂聞,且甚為弟所鄙視”,所以黃興不肯加入中華革命黨,安然出走美國。
這么一來,孫先生便順利地將黃興踢出了局。
1915年,袁世凱稱帝時,黃興即便身在美國,也始終在為此事奔走,后又受邀回國。
只是此時的黃興早已經積勞成疾,病情愈發嚴重,回到上海后沒多久,黃興便一病不起,于1916年10月31日去世。
黃興一生磊落,堪為一代偉人,文學泰斗章炳麟也忍不住贊譽道:“無公乃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