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要解放思想,學習現在先進的科學技術,請專家指導工作,接著要修路,沒有好的路自己的東西產出來也運不出去(可以采用政府補貼、群眾集資),還有因地制宜做出自己的主打產品,一定要保證品質,聯系比較穩定值得信賴的客戶。
2、可以從當地的風土人情(包括農閑時節的娛樂活動,宗教信仰,當地人所形成的自己的人文精神),經濟發展情況(包括農林牧副業的發展),當地人的受教育程度(包括入學接受教育的情況以及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政策制定實施方面(國家層面的“三農”和“新農村”以及當地政策的實施),另外還可以從金融(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土地征用(剛剛實行的土改),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衛生(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進城務工的情況,老年人等社會邊緣化人群的權益保障等等。我曾經做過這方面的調查,還算有些經驗,推薦可以去圖書館和網站查閱相關方面的資料,但關鍵是真正的到當地時間調研!
3、農村經濟發展,要轉變思想,不要老是打土特產、農副產品的主意。因為這些東西,已經沒有任何競爭力,養不活幾口人了。所謂轉變思想,就是要從服務型新農村的角度出發,為城市服務,有了這種思想轉變,就自然而然的面對新的挑戰了。如何建設服務型的新農村?就是挑戰之一,愚以為,在農村建設老年人社區,為城市老年人提供服務,應該是大有可為的。五六十年代,是我國人口出生率最高的時期,再過十年,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國民,都將逐步進入老齡化,如何為他們服務,把他們吸引到農村,減輕年輕一代的生活負擔,同時為在農村留守者提供就業機會,這才是應該做的,而且是潛力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