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濕熱是臨床常見的脾胃實證。它是“脾濕臟”與“胃燥腑”相濟共營爛谷、運化、升清、降濁的生理功能失調,導致“脾濕與胃熱交蒸”的病理變化。濕熱內蘊脾胃。主要癥狀有身目俱黃,腹脹脘痞,飲食減少,惡心,倦怠,尿少而黃,苔黃膩等。
脾胃濕熱有外因和內因。外因:濕熱邪氣、氣候、環境和諸蟲等;內因:飲食失節、思慮過度或脾胃素弱等。
脾胃是中心。因脾主濕屬陰臟;胃主燥為陽腑。外受濕熱等邪,經表衛或半表里,或直里,終歸脾胃,因“同類相召”;內傷飲食或脾胃素弱,致爛谷、運化、升清、降濁的生理功能失調,而呈“脾濕”與“胃熱”交蒸而成“濕熱”病變。濕熱含陰陽兩性,可呈濕熱并重,或濕偏重,或熱偏重;還能熱化、寒化,甚至耗氣、損陽、傷陰、虧血等。
濕為陰邪易滯氣,氣為血帥,久則血瘀。濕熱盤踞中焦,可上蒸擾竅、蒙神、熏肺;旁達肝膽、筋骨、肌肉;下注腎、膀胱、前后陰、女子胞等。
調理上,原則是清熱利濕,理氣舒絡。
1.飲食
合理的膳食結構是健康的基礎、調養脾胃的前提。飲食應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平時以軟、爛易消化食物為主;少吃有刺激性和難于消化的如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
平時宜食用粳米、薏苡仁、白扁豆、紅棗、山藥、扁豆、芡實、蓮子肉等健脾益氣之品,濕熱素盛的人,則宜食用梨、藕、甘蔗、蜂蜜等甘寒生津之品。若有氣機阻滯,可適當服用蘿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調料。
還可以選用簡便實用的藥膳:
胡蘿卜大米粥、糯米小麥粥,都有健脾益氣之功效。
沙參麥冬白扁豆粥,更適用于脾胃虛弱并有濕熱者者,除健脾外還有清熱的功效。
2.適當體育鍛煉
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增加人體的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的老化。另外,也要靠運動排除濕氣,但不宜過度,宜選擇不太激烈的運動,微微見汗即可。
3.藥物
多氣短乏力、頭暈、胃脹、胃痛、呃逆、食少、飯后脹滿、大便溏瀉、面色萎黃,可酌情服用參苓白術散和香砂養胃丸。
每食生冷油膩就會腹痛、腹瀉,大便稀,可酌用附子理中丸。
虛火上炎,口干、容易饑餓、胃酸、隱痛不適、口舌生瘡等,可選用參梅養胃顆粒。
盜汗者,宜用瀉黃散。
4.代茶飲
可適當飲用蘭香子泡水。
5.還要注意其他生活習慣,保持精神愉快,避免過度疲勞,憂愁、悲傷、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和其他因素引起的精神上的創傷,飯前少用腦,吃飯要專心,飯后要稍休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冬季來臨,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