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某財經大學就業中心的老師,這三個專業哪個發展前景好,答案的關鍵不在專業本身。
選擇的兩個誤區:
第一個誤解,從專業名稱去猜測“發展前景”。例如,有人說經濟學偏理論,金融學偏實務,所以金融學比經濟學“有前景”。這種說法有點想當然拍腦袋。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金融學和經濟學同等對待,將來到就業崗位上,這兩專業畢業生的發展也沒有什么差異。國際經濟與貿易同理。
第二個誤解,從“行業”去猜測“發展前景”。例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很多人說現在進出口不景氣,所以這個專業不能讀;金融學,股票市場寒冬,不可以讀;經濟學,去政府部門分析經濟的,有前途,可以讀……看著專業名稱,根據自身不知道如何形成的刻版印象展開幻想,是人們經常掉入的思維陷阱。
打個比方,什么動物最會抓老鼠?相信大多數人會說“貓”—這叫刻版印象。然而,家里當寶貝養的貓看到老鼠,比老鼠還慌。
現實和想象有很大差距!
科學理性的專業選擇,不能來自于想象,而是基于真正的市場需求。
首先,如果以后從事“專業對口”的工作:專業和職業的關系,并非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一個專業可以對應很多種類的崗位,一種崗位也會需求多個相關專業。就這三個專業來說,基本上可以看成同一把鑰匙。
其次,如果以后從事“寬泛專業”和“不限制專業”的工作:市場上有很多工作,不限制專業的,例如管理培訓生、互聯網產品經理等等。也有一些需求很廣泛的專業,例如“財經類專業優先”、“理工類專業優先”。技術類崗位對專業要求的限制窄一點,非技術類崗位通常很寬泛甚至不限。就“金融學、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來提問的,顯然考慮的不是“技術類崗位”了,將來就業時應聘“不限專業”和“專業要求寬泛”的概率非常大。
感覺說了等于沒說,盡扯虛的,對吧?沒法不扯虛的!因為從“專業”去向這三個專業的發展前景有什么不同的思維本身不科學。如果把學校層次、學歷層次、實習經歷、個人特長和所學專業這五大因素列為讀大學對“發展前景”的影響的關鍵,所學專業排在第幾位?
就這三個專業而言,我覺得,“所學專業”應該排第五位。
但不能因為“所學專業對發展前景的影響不大”,得到結論說“專業不重要”——專業是重要的,因為能否學好很重要。首先,它影響學校層次和學歷層次。其次,影響“個人特長”。
高中生高考志愿選擇建議
首先,從學科的課程特點出發,選更可能學得好的。學得好,將來讀研,更有利于“發展前景”。經濟學和金融學可以看做一類,對數學要求比較高,很多專業課用到高數。國際經濟與貿易,對外語要求比較高。
其次,從碩士招生名額來分析。首選金融學、次選經濟學、最后選國貿。因為無論國內碩士還是國外碩士,金融對應的碩士階段招生名額最多,然后是經濟學,最后是國貿。國貿專業的碩士階段大概率要考慮去讀經濟學、金融學、國際商務或者企業管理等相關但非直接對應的方向。
已經進了大學就讀三個專業的建議
首先,理解職業=行業+崗位,想一想自己可能也許或者大概朝哪些“職業”發展。想不明白的就去找人聊天。(學院里的大四學長學姐和研究生學長學姐、學校就業中心老師等)。
其次,上招聘網站,找“職業”的工作內容和要求。看一百幾十份校園招聘的信息后,起碼能對“招聘要求”會很清楚。(工作內容的認知,要通過別的方式,如實習)
第三,根據目標職業要求來決定自己大學怎么過,包括選課安排、升學目標、實習方向等等。例如讀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將來想做財務,大學應該怎么過?將來想做數據分析師,大學應該怎么過?將來想進證券公司做研究員,大學應該怎么過?……一切皆有可能!用兩三年去準備,制約將來發展前景的不是專業。
很多大學生等到快畢業,找工作或者升學的壓力像巨浪一樣撲過來了,再想職業目標,會被拍扁在沙灘上,最后的留言是“千萬不要讀xxx專業”!
我是大學就業中心的老師,如果覺得我的解答有幫助,我的,有關專業選擇、大學規劃、考研出國、求職就業等困惑,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