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是從東北而來,華夏文明的發展是一源多級。
從小學開始,我們就學習了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而華夏文明的起源在黃河中下游流域,可是隨著慢慢地長大,卻發現了我們的歷史教科書將我們祖先描繪的太偉大了,完成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不可能完成任務,難道我們的祖先是駕駛著飛碟從一個我們并不知道的星球,帶著更為先進外太空科技的外星人?
不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從人口、科技等方面,都達不到一些歷史教科書上所說的成績。這里就說說我們耳熟能詳的大禹治水,天降濤濤洪水,大禹帶領民眾治理黃河十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治理好黃河水患,試想一下,當時全世界大多處于新石器時代后期,人們使用的各種工具還是用石頭做的石器,難道當時的黃河是小河溝嗎?在有文字記載以后,很多的文獻都記載黃河水患,為什么遠遠比大禹時代更先進封建社會下,卻不能治理好?
這些說明了什么?那就是大禹治水根本就不是黃河,不要說是十年就是百年大禹也不可能治理好黃河,更不可能將黃河導入渤海。
還有到現在我們沒有找到夏朝的遺址,卻一直言之鑿鑿地說夏朝在中原地區在河南,其實要想找到夏朝并不難,夏朝的下一個王朝——商朝在哪,就能找到夏朝的真實位置。
那么商朝起源在哪???大禹治水后將商人的祖先契遣到了砥石,《荀子·成相篇》中說:“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遷于商”。《世本·居篇》中也有同樣的描述:“契居亳,昭明居砥石”。
在這里提到的砥石又是在哪里呢?在《淮南子·墬形訓》說道:“遼出砥石。”高誘注解中說:“砥石,山名,在塞外,遼水所出”。《水經注》也注解到:“遼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東流,直遼東之望平縣西……屈而南流,入于?!?/strong>。而我國早期的史學家傅斯年就是這樣說道“商之興也,自東北來,商之亡也,向東北去”,“商之先祖已據東北為大國矣”,還有史學家干志耿等先生認為:“找商先文化源頭,只有在紅山文化遺存中,才能看到商先傳說的蹤影和殷商文化的本源”。
商朝的第一座都城在亳,《左傳.昭公九年》:“肅慎、燕、亳,吾北土也”,說明商都亳在東北方,而“契居亳,昭明居砥石”,砥石在東北,那么亳不會很遠,同樣也應該在東北,如果契是大禹下令遷徙的,禹的部落就不可能在河南,不要忘記當時還是原始社會,大禹不可能在幾千里之外的河南就知道東北的一切,唯一的解釋就是大禹同樣也是在東北地區生活。
還有,古地質學家對東北進行考古發現,這里原本是溫室氣候,在3000年前的一次小冰川導致東北變得苦寒、干燥,極大影響了種作物的生長,也給這里的人們造成極大的生活困難,而這個時間點恰恰是夏末商初時期,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商朝在500年的時間里就遷都5次,就是為了尋找新的生存發展之地。
商人是起源東北,那么夏朝的建立就一定是在東北,這才符合當時社會的真實情況,夏。商在東北,向上逆推,堯舜—→三皇五帝,都是生活在東北原始部落的領袖。
從現在東北的考古中發現,8000年前這里就已經種植黍米(大黃米)、粟米(0小米),7000年前在吉林就種植稻米(水稻),一萬至8000年前的吉林白城、黑龍江小南山、遼西查海、興隆洼的玉器,都足以證明東北在當時并不是苦寒、貧瘠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