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6%,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8.1%,工業投資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完成工業增值稅11.2億元,同比增長27.3%。產業集聚區帶動能力明顯增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1%,高于全市平均增速5.5個百分點;產業集聚區增加值總量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79.2%,拉動全市工業增長6.9個百分點。”8月23日,市長尚朝陽在全市重點項目暨產業集聚區觀摩會上的講話擲地有聲。
眾所周知,工業曾是信陽經濟發展的一塊短板,基礎差、底子薄、骨干企業少,一度讓不能干工業、不愿干工業、不會干工業成為一種信陽人的思維定式。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年來,加快信陽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大干工業、端穩端牢工業的飯碗,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各級干部以滾石上山的干勁、拼勁和闖勁,關注工業、學習工業、研究工業、支持工業,掀起了發展工業的熱潮。由此,我市的產業集聚區建設開足馬力,挺起了信陽更加出彩的脊梁。
信陽高新區一角。信陽晚報全媒體記者郝光攝
聚焦主導產業聚力集群培育
昨日,記者走進信陽高新區天揚光電公司,只見一臺臺經過自主技術改造的設備往來傳送,一個個身穿無塵服的工作人員嫻熟操作,一批批尺寸不一的液晶模組生產下線。
作為一家集液晶顯示屏模組開發、設計、生產及銷售于一體的港資高科技公司,天揚光電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民營液晶模組生產企業,年產值35億元。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天揚光電著力于通過以商招商等方式,瞄準行業龍頭企業和技術優勢企業,對產業鏈上游項目“追根溯源”,對下游項目“順藤摸瓜”,陸續引進了數家配套企業。
“信陽高新區以天揚光電為龍頭,以新能源產業園為基礎,發展新能源和裝備制造產業,通過招商引進了超霸鋰電與中信重工,和皇馬電動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信陽高新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這僅僅是我市聚焦主導產業,聚力集群培育的一個縮影——
浉河區金牛物流產業集聚區圍繞冷鏈物流產業,以大別山農產品物流中心為龍頭,全力推動德利和21萬噸冷庫、北冰洋5萬噸冷庫建設,主動融入“南菜北運、西果東送”工程,打造豫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冷鏈物流基地。
明港產業集聚區圍繞信鋼公司,不斷填充上下游企業,上游企業河南杭氧是亞洲最大的空氣分離設備制造企業、安信鐵合金擁有國內最大的錳鐵合金基地,原料供應充足,十多家下游企業加工能力充足,可實現副產品全利用。
新縣以羚銳集團、毅輝智能制造為龍頭,打造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百億級產業集群。
羅山縣圍繞配套電子元器件延伸產業鏈條,金利源電子生產的絕緣板、大忠電子生產的電子變壓器、銘科電子生產的二極管供給鑫盛電子、金輝電子用于生產電子線路板,鑫盛電子生產的電子線路板供給鑫輝光電,裕派電子生產的鐵橋供給大忠電子,園區內企業可實現互供互聯。
在息縣產業集聚區,圍繞中國生態主食廚房的定位,息縣引進了息半夏藥業建設健康藥食產業園,填補了我市藥食同源產業空白。
記者從市產業辦獲悉,通過近年來的不斷探索和發展,我市持續優化主導產業布局,實施擇地落戶政策,逐步形成了全市統籌、市縣聯動、縣區協同的產業發展格局。產業集群培育方面,我市突出發展優勢產業,著力推進已進駐企業擴容提質,促進新的有效產能釋放。市級主抓電子信息、現代家居、綠色食品、新型建材、現代物流五大千億級主導產業,對近三年的主導產業發展成效進行評估,研究制定新形勢下產業發展方向,修訂主導產業發展規劃。同時,立足區域協同、產業錯位、鏈條互補,針對主攻領域中的細分行業,推動縣區依托資源發展特色產業集群,重點培育設備制造、家具生產、茶產業、禽肉加工、主食加工、紡織服裝、羽絨制品等一批百億級特色產業集群。
創新體制機制強化督導服務
“信陽市昌東商貿有限公司急需解決的問題有兩個,其一是新廠房擴建、土地手續及房產證的辦理,其二是融資難及貼息。”5月7日,浉河區首次精準助企VIP服務公開接待日活動上,該公司首席服務員楊明匯報道。
據了解,為抓好重點項目,帶動產業集聚區發展,今年我市出臺了《信陽市重點項目暨產業集聚區建設協調推進實施意見》《信陽市重點項目暨產業集聚區建設考評獎懲辦法》《信陽市重點項目建設監督檢查辦法》《信陽市重點項目督查管理辦法》4個文件,對強化項目管理、突出運行調度、嚴格兌現獎懲、觀摩考評等方面的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和產業集聚區發展機制進行完善。
在4月20日召開的全市產業集聚區觀摩會議上,我市還決定出臺實施《信陽市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實施辦法》《信陽市招商引資數據統計核查辦法》,精準招商方向;深化協會合作,落實《委托招商實施辦法》;開展高標準節會招商,精心舉辦第26屆信陽茶文化節信商大會,組織參加省內外重大招商活動;持續開展“信陽英才計劃”,提升核心關鍵鏈條競爭力。
為確保相關政策落實到位,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將針對項目建設的突出問題進行明察暗訪,對服務不到位、不作為、慢作為,甚至亂作為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需要問責的及時啟動問責程序,絕不姑息。
此外,為進一步提升配套支撐能力,我市大力發展教育培訓,平橋區公共實訓基地入駐職業學校、企業和培訓機構21家,累計培訓各類人才9萬余人。新縣大別山干部學院累計培訓學員9.5萬人次,信陽涉外職業技術學院累計培訓各類實用人才6萬多人。市行政服務中心集“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聯審聯批”為一體,進駐行政服務部門78個,匯集各類行政服務事項565項。
自我市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步伐以來,從市委、市政府重點項目攻堅督導周例會制度到“企業服務年”“政策落實進千企”活動,再到“責任落實年”,我市圍繞培育產業集群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完善體制機制,著力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營造了優良的營商環境。
守護綠水青山助力脫貧攻堅
守好綠水青山,自有金山銀山。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信陽的最大優勢,但發展工業與保護環境并不是對立的,關鍵要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關系。
對此,市委、市政府有清醒的認識:要堅持走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把生態文明建設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正確處理發展工業與保護環境的關系,重點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現代工業,既留住青山綠水,又做大做強“工業蛋糕”,加快推動我市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為消除經濟活動對自然生態的影響,我市堅決摒棄那些“經濟逆生態化、生態非經濟化”的做法,大力發展綠色、循環、低碳產業。實施了“污染企業退出機制”,強制治污企業降低廢棄物排放。在城市建設的規劃階段,首先把生態功能區域保護起來,禁止開發;在城市建設階段,嚴禁破壞山體、植被、水系,在保護美的基礎上建設美、創造美。在招商過程中,嚴格環境準入機制,建立齊抓共管機制,完善評價考核機制,強化政策保障機制,不斷健全機制保障體系,發揮好政府的作用。
我市還制定了相關措施,倒逼本地企業進行提升改造、淘汰落后產能,將傳統產業變為優勢產業;圍繞產業集聚區建設,吸引了一大批沿海高端企業投資興業,引進了一大批龍頭型、基地型、集群型項目。
一批批好項目,一個個產業鏈,蝶變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交響曲,也跑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加速度”——
淮濱縣產業集聚區鼓勵支持企業采取“龍頭企業+生產基地+貧困村戶”的模式,在貧困村已建成投用扶貧車間或扶貧工廠24個,幫助農村貧困人口在家門口就業;商城縣產業集聚區企業與貧困戶結成長期幫扶對子,提供扶貧專項就業崗位,帶動一批貧困人口靠園區企業務工、就業、創業脫貧;息縣產業集聚區大力推動一二產業融合,息半夏、豫道農業分別帶動建設中藥材種植基地和紅薯種植基地,規模近10萬畝。
打基礎,才能利長遠;興產業,才能帶全局;重實效,才能真富民。改革開放40年暨信陽撤地設市20年來,我市產業集聚區建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高質量發展的跨越轉型,譜寫出新時代信陽工業經濟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