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土生土長的天津人,郭德綱當然想在天津開德云社分社,估計做夢都想,奈何天津是相聲窩子,懂行的老觀眾太多,相聲名家行家的聚集地,本土百年相聲老店也多,不好蒙事。
其實德云社在天津開過分店,只是不久后就關張了,足見相聲演員想要在天津生存有多么難了。
難道是郭德綱在天津沒有市場?非也,每年郭德綱到天津“省親演出專場”,照樣的滿坑滿谷、座無虛席。甚至,第一次省親演出連續演了七天,更是創下了返場25次的記錄。
也許有那么一些天津相聲藝人抵制郭德綱,但觀眾只認準誰的相聲可樂,與業內恩怨無關。為何抵制郭德綱?既是返場次數破了規律,更是郭德綱的相聲段子給觀眾“太足”,讓其他演員無法生存。還有,德云社居然讓觀眾錄像錄音,這點在天津相聲劇場是不允許的。
只不過德云社的大本營在北京,郭德綱的重心也在北京,不可能常年駐場在天津分社??客降軅儞巫√旖蛳嗦暿袌?,顯然是嫩了點,難得到老道的天津觀眾的認可。
不單德云社難以在天津立足,外來相聲藝人也不會到天津演出,甚至本土相聲演員,如果沒有當地老藝人的牽線和力捧,也很難在天津找到成就。
張潘和劉銓淼都是天津年輕相聲演員,獲得各種相聲大賽獎項無數、上過蛇年春晚,就是難以在天津相聲界獲得一席之地。還好最后在參加《相聲有新人》時加入了德云社戰車。
想在相聲老窩——天津——立足確實難,即使在今天的德云社,已經有了岳云鵬、張云雷、孟鶴堂、張鶴倫等實力強悍的臺柱子,郭德綱也已然沒必要到天津開分社的必要性了。
小劇場本身就難盈利,郭德綱到天津開分社,其實象征意義大于現實利益。今時今日再去開分社,只會賠錢賺吆喝,還不如踏踏實實多辦幾場商演,來錢多且不招同行嫉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