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第一次報地面班,費用貴的嚇人。我還以為老師能力多強的,結果就是好幾天學一上午就能學的內容,而且給了個破答案就一直讓背,背不下來不讓走。有自己的想法全都被磨滅。
之前跟你說的多好,交完錢全都一個樣。大家都是為了自己的績效考核,報完班以后自然不會再像開始。
至于課程質量,首先老師的水平是參差不齊的,很多都是剛畢業的自己都沒考過公務員的學生,賺的都是概率啊。所以你要選,考慮選小機構。
不過有那選面試班的功夫我自己都學了不少了。
所以報班真的是看運氣的一件事,能碰到一個好老師是真的幸運,有很多花了幾萬塊錢,沒有學到任何東西,好不容易進了面試,為了自己的前途,報班的錢還是得花的,關鍵是有很多人這錢至少如果是按現在培訓機構的老師這么教的話來看我認為是不值的。
我從備考到現在,進面2次,最終面試87.9,我付出了很多別人無法想像的努力,現在只想把我的復習方法分享給大家,讓進面的小伙伴不會像我這樣曲折的備考。
總結四點公考面試需要具備的能力。
一、一定要訓練自己寫分論點的能力:
想要避免陷入模板的套路化,就一定要在平時去寫好分論點。會寫分論點和不會寫分論點在考場上的答題是完全不同的。這點有人會說申論好的自然有優勢,但其實學面試會反哺申論,申論也會有助于面試,這是一個相通的知識體系。
比如說:要你圍繞:“緊扣新矛盾,滿足新期待”這個主題。
如果你知道你要牢牢把握發展的第一要務,把民生放在第一位,在新矛盾的背景下平衡第一,你的面試分數會很高,因為你真的理解它。相反,這些知識可以轉移到其他一些話題上,只要適當地轉移。搬得時候要貼切就可以。
二、一定要有分析問題的能力:
對細節來說:你會看到他不僅寫了三個分論點,還一眼看透了事物的重心、本質、關鍵、核心等等是什么,然后加上一兩句無關痛癢的美句。
對整體來說:當分析原因時,你有層次。你可以分析原因是監管部門的失職、社會主體的失職還是文化傳統的禁錮。你可以從深層次分析其原理,無論是供求失衡、監管與服務錯位、能力與發展不匹配等,從深層次分析,馬哲理論中的關系是什么,管理中的概念是什么,經濟學中的幻覺是什么,等等,這些都是平時積累起來的,所以我去考場的時候真的沒那么累。
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舉個例子:對于網絡吃播現象浪費食物現象怎么看?分析原因:
表面上看,網絡吃播博主節約意識落后,責任心不強。但是往大了看,網紅吃播的事物浪費現象其實在社會中很普遍,普遍到網紅主播都沒有覺得這是一個錯誤和不良價值觀的引導。
更深層次來看,其實這類現象之所以成為普遍現象是糧食發展過程中供給端和需求端的不平衡問題導致的,糧食的供給能力過剩,質量不高,導致浪費糧食的成本會變得很低。
當然還可以再拔高,舉這個例子,就是為了解釋為什么有些人明明沒有怎么培訓卻還是能考高分,因為人家能抓住重點。你學了很多套路,上了考場還是懵逼被翻的窘境,照樣分數還是低的,總之,面試看的就是認識問題深不深刻,內容是重于形式的。
框架是結構的反應,它是檢查你思維的邏輯。我相信高中畢業后大家都會有這種邏輯。很多老師會說:先談影響,再談原因,最后落實一些對策。對策你可以從zf、社會、企業等等。
我個人覺得無論是申論文章,還是面試答案,談對策千萬不要zf、企業、社會,看似很宏觀,其實很被動。你談了三點,全是空洞的廢話。你積累過zf的經驗么、你認識過社會的構成么、你接觸過企業的運作規律么。就算有,你也得就一個點打深打透才會深刻且具體,形象且有見地,所以框架的搭建邏輯一定要能自圓其說,深入且具體。
面面俱到
因為公務員面試的題型呈現多樣化,所以每個題型都要準備好一套答題框架,自己總結太慢了,我直接看的原聰面試課,它可以是說短期內構建高分框架離不開的課程,原媽不會去說那種模板套路話內容,她會從一道道面試真題出發,引導著我形成屬于自己的答題框架。
之后我再看到面試真題時,我就能知道該從那幾個方面去想,去回答,跟哪些只會套用模板的人相比也有了明顯的不同??梢哉f,面試都回答到了考官心坎上,想不高分都難。
如何把我的答案編排的有深度,有趣,讓老師聽的入迷,這是很重要的,我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就把原聰課程給過了一遍,看完一節課就會有新的思考,之后再練題的時候發現理解題目更加透徹了,也在思考中總結出了自己的模板。
在分析問題的時候有層次,這是一種框架,在提出對策的時候維度符合身份且能邏輯自洽,這也是一種框架。
舉個例子:就zf層面你提出三點對策,一、強化教育宣傳;二、優化辦事流程;三、加強社會監督。你提的東西,要引起考官們的高度共識,如果談對策從“zf、企業、社會”這三個方面去談,不夠聚焦就淪為了假大空,在申論學習中這叫做“多主體”。當然我舉的例子可不是萬金油的模板,不要盲目套用。當然組織計劃題的框架就更多了,組織計劃題更強調好的框架。
其實框架不是老師交給你的術,而是結合自己思維的順暢性總結起來的自己容易說出來的道。切忌一個模板走到底,自己需要結合自己的表達習慣和思考角度,總結出屬于自己的風格,這樣的組合使得誰都不一樣。
四、一定要錘煉精準表達的能力。
第一是詞匯要精準。你的言語的詞匯量是充足的并且能夠自然的表達出來。你自己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聽別人答題,或者聽原媽分析答題的時候,總感覺他好像說的好有道理,但為什么輪到自己就說不出來,其實根本原因在于自己沒有一定的詞匯量儲備。
我舉個例子你就能明白:你如何形容“讓別人發財的能力”,用經濟學術語其實就是“驅動有效供給和有效需求循環擴張”,運用到考場上你會這么表達:目的其實就是通過有效的社會治理對社會主體賦能,從而驅動各社會主體之間有效供給和有效需求循環擴張。
你要是真的能吸收、能這樣表達出考官都說不出的話,其實你就成功一半了,反觀上一題中這樣的精準的語言不在少數、服務共同體、征管共同體、信息共同體”等,這些相關話題的辭匯你積累的越多,你越有利。
第二是積累要精準。不要管你的老師如何帶你,如何教你,你的面試始終是你對自己負責的一個過程,因此必須留夠課余時間給自己去積累相關素材。
精準的表達很多時候它不是自己造出來的,考稅務就必須理解稅務,考省考就得理解省情,必須對省內的相關方針和政策做一些積累,才可以在考場贏得考官的共鳴。你要知道,他們在體制內可一直就是圍繞這些詞做文字工作或者治理工作的,你一說,他一看,一來一去其實就是一種心照不宣。比如說談浙江的省考題目,一張藍圖繪到底,發展的時候能談到一些義烏模式、溫州模式,其實打造的是一種文化認同,有的話會比較出彩。
積累的素材包括:熱點+dd思想+跨界知識和理論。要理解一個社會現象,你必須對這個熱點有點概念,不能提到夜經濟——不懂夜經濟是什么概念,提到內循環——不知道什么是內循環,這些概念不會在題目中解釋。
其實這也能很好的解釋,無數多的人推薦什么比如人民時評、新聞1+1、半月談等等這些。這個見仁見智,我不做過多推薦,書籍很多,但是很多人并不是缺書籍,很多時候是不會知識的遷移和化用,讀完了一定要想辦法用到題目中。
舉個例子:比如你去閱讀書籍文章,記了兩條學習筆記:
1、抓而不實等于白抓:把抓實擺在重要的位置,做到落實落實再落實。(這啟示我們再平時工作中要抓實招,以求真務實的作風,真抓實干)。
2、小節意識:于細微處見精神,于細微處出品德,小事當慎,小節當拘,公務員在工作中慎獨慎微。
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內化,嘗試運用到答題中。比如:作為公務員既要會抓關鍵,也要善抓小節:工作中要抓關鍵,把握主要環節、要抓深抓實,抓實招求實效。生活中要抓小節,一定要嚴于審視自己,小事當慎,小節當拘,生活中要慎獨慎微。
這樣的自我整理,小段的整理對自己的面試學習至關重要,把背來得知識整理成自己的,這就是一種駕馭能力。馬云曾經說過:人才不是核心競爭力,管理人才的能力才是。應用過來就是:知識的積累不是核心競爭力,整理知識的能力才是核心競爭力。
五、訓練自己講故事的能力
如果想在面試中脫穎而出,我建議不要說假大空的話,不如引用身邊的例子,把故事講好。自己的真情實感往往更能打動考官。
一些讓你提出解決辦法的問題,考官更想聽到的其實是能實際運用到生活中去實施的辦法,而不是網上的套路和模板,太千篇一律也太無用。
考官聽多了也聽吐了。通過實例講解可以讓自己的答案更形象更具體,考官也知道這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案。
總結以上:公務員面試的表達其實真的就是越精準越出彩,內容大于形式,深刻大于套路,新穎大于雷同。
你們要明白,能力是可以培養的!
但是在絕境中是否可以有勇往直前的勇氣,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六、考場上臨危不亂的能力
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知道自己的長處和不足。這樣才能準確的找準自己的定位。了解并接受自己的真實水平,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從容面對。
提前到考場,適應一下環境。
如果抽到不好的簽,一定要穩住心態。進場前喝一口水,潤下嗓子,開口說話男生要聲音放大,女生要中氣足一點。
要自信。
首先自己要相信自己說的話,考官才能相信你。
任何一點的怯懦與不肯定,都會留給考官去懷疑你能力的機會。
這些說實話我動動手,在網上搜搜就能找到,我個人感覺,一定要找那種真的帶著你提高的,能告訴你自己搜不到的經驗和方法才是值得去報的班。
可能有些人會跟我杠,怎么大家都報班,就你自己不報班。報班就是有用!我只能說,幸存者偏差。
反正我把我知道的,告訴你們了,大家結合自己的情況,去考慮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