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創業板,和“創業”兩字,已經慢慢脫離關系了。
那些真正創業的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類的,幾乎清一色的在科創板了。
所謂科創板,就是科技創新板塊,比起傳統的創業板,更加強調“科技”二字。
所以,如果你想要尋找優質的科技類股票,可以把目光移向科創板。
現如今,那些擁有科技成分的企業,幾乎齊刷刷地瞄準了科創板市場,因為這里的上市門檻和條件會更低一些,可以讓一些企業更早的實現上市。
這是不是代表創業板的含金量不高了呢?
肯定不是,因為創業板的上市門檻,其實是更高的。
只不過這種門檻本身,和科技門檻卻沒有必然關聯。
相反,某些還在虧錢的企業,卻可以憑借科技創新的優勢,在審批制度之下,提前進入科創板。
這就是兩者的區別。
這也導致了很多優秀的科技類企業,優先進入了科創板的上市通道中。
當然,這并不代表創業板就沒有含金量了。
在過去的5-10年內,創業板還是涌現出了一批優質的高新技術企業。
排名榜首的,是曾經市值破萬億的寧德時代,新能源汽車電池的龍頭老大,妥妥的科技類公司。
其次是邁瑞醫療,國內醫療器械的龍頭老大,也是名副其實的高新技術企業。
排名第三的是東方財富,很多人都不認可它是一家科技企業,但他硬是利用互聯網科技,做出了新的券商模式,是互聯網紅利下的科技企業。
排名第四的是匯川技術,或許這樣的名字,才會被股民認定為是科技企業,自動化工業的龍頭之一。
之后是陽光電源,新能源中太陽能領域的霸主之一。
智飛生物,生物科技領域的龍頭之一。
這些都是市值上千億的科技類創業板上市公司。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一下,很多股民有一個認知誤區,認為科技類股票,就一定要非常的“科技”。
其實,現如今各個領域都在科技化,科技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而已。
所以,不要去執著于所謂的科技,而是更多的要去吃透,這些上市公司底層,到底是做什么的。
需要研究的是,這些上市公司的核心技術壁壘,或者說科技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回過頭說說科創板的上市公司。
不知不覺中,科創板上市的公司,如今已經接近500家了。
要對這些科創類企業,做一個非常詳細的分析,顯然是不可能的。
今天就挑一下重點,說一些被認定為科創企業,在虧損的情況下,依然允許上市的公司。
要知道,如果這些虧損的企業,沒有任何的真材實料,是很難通過上市審核,順利上市的。
這部分企業的核心技術,一定是被認可,才能在虧損的情況下,擁有上市的資格。
其中有一些企業,甚至沒有任何的營業收入,每年都是在投入研發費用。
就這樣的巨虧情況下,這部分企業,憑借了自身的“科技”元素,依舊順利地上市了。
而為了提示風險,這部分科創板的公司,名字中都增加了“-U”的提示。
這部分上市公司,之所以虧損,大部分原因是因為高昂的研發費用,而這些研發費用,一年可能就相當于某些上市公司上市后的凈利潤和。
市值突破200億的科創板公司,簡單地介紹幾家。
百濟神州-U
百濟神州,美股、港股、A股三地上市,是一家抗腫瘤創新藥企業。
百濟神州至今未能盈利,主要原因是研發的投入非常之高。
2021年研發投入達到95.38億元,同比增長6.66%,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125.69%。
2022年上半年的研發投入,又超過了50億元。
可以這么說,百濟神州完全是用錢堆出來的創業新龍頭企業。
估值上千億不僅僅是因為抗腫瘤的創新藥價值很高,還因為百濟神州從創立至今,整體的研發投入就已經大幾百億了。
國內當下沒有任何一家創新藥企業,在這個領域的研發技術,能夠追得上百濟神州。
至于具體的分析和研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些相關介紹企業的研報。
君實生物-U
君實生物,又一家創新藥的龍頭企業,主要做的是特瑞普利單抗、抗PD-1單抗的研發,也就是腫瘤特效藥,一些神經免疫性疾病的運用上,也是非常廣泛。
不過,君實生物的研發費用,并沒有百濟神州那么高。
2020年是17.78億,2021年研發投入20.69億,2022年上半年也僅有10.62億。
2012年,上海張江藥谷一間實驗室里,幾位志同道合的海歸科學家立下目標,要做中國自主研發的生物抗體產品,在創新生物藥的賽道上參與國際競爭。
君實生物10年,取得的成果,雖還沒有完全趕上國際頂尖,但已經和國際上的技術展開了競爭。
滬硅產業-U
滬硅產業其實最近幾年里,已經有幾年實現盈利了,主要的產品是半導體硅片。
相比之下,滬硅產業的科技含量略低一些,每年的研發費用也就在1-2億之間。
但滬硅產業是半導體的硅片龍頭,整個半導體的原材料端,是絕對的霸主。
半導體的國產替代化之路正在進程之中,滬硅產業的上市,也就是火線融資,擴大產能,去供應即將迎來爆發的國內芯片半導體行業。
奇安信-U
一家網絡信息安全的企業,主要的下游是政府,其次是一些大型企業。
中國網絡信息安全的市場,當下是百億級別規模,奇安信的市場占有率接近10%,處于行業第一。
加上其本身安全信息的技術專利,以及給政府提供安全信息的大背景,市值300億也就理所當然了。
2019年研發投入10.47億,2020年研發投入12.28億,2021年研發投入17.48億。
研發的費用之高,不僅是奇安信連年虧損的主要原因,也是其核心技術壁壘的門檻。
神州細胞-U
又一家生物制藥的研究公司,主要研究的是細胞計數,在單抗藥物等領域技術領先。
最近,神州細胞自主研發的新冠疫苗也即將上市,取得了在這個領域的又一個突破。
單克隆抗體,重組蛋白,免疫細胞等領域,神州細胞擁有多項專利,技術領先。
2020年的研發投入6.1億,2021年的研發投入7.33億。
公司在2022年之前,尚無營收,均在投入研發,2022年新藥獲準上市后,才開始有了收入。
和輝光電-U
和輝光電成立八年,基本上只做一件事,就是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
智能手機,智能平板,車載平板,智能穿戴領域,基本上都要使用AMOLED顯示面板。
雖說這項技術的科技含量并沒有那么高,但整個行業,尤其是智能穿戴領域,需求量增長是非常旺盛的。
加上這個科技感十足的領域,更新迭代快,注重用戶體驗,整個行業的市場前景還是非常可期的。
和輝光電每年的研發費用,在1-2億之間,雖說投入不是特別高,但也已經不少了。
翱捷科技-U
翱捷科技,一家提供無線通信、超大規模芯片的平臺型芯片企業,已成為國內少數同時在"5G+AI"領域完成技術和產品突破的企業。
公司在2022年,累計的芯片出貨量,已經突破2億。
2020年研發費用20億,2021年研發費用10億,2022年上半年研發費用5億。
在芯片圈里,可以稱得上是一家不折不扣的高新技術企業。
拓荊科技-U
上市后股價暴漲超過3倍的一家芯片產業鏈公司,屬于細分領域的絕對龍頭。
PECVD國產化領域的稀缺性與巨大替代空間無疑是主要看點。
目前國內能夠量產集成電路PECVD的廠商僅拓荊科技一家。
公司上市后已經實現盈利,營收的同比增長也超過三位數,披露的研發費用,每年在1-2億之間。
安路科技-U
國產替代民用FPGA,安路科技的核心價值。
安路科技上市以后,也已經順利完成了扭虧。
公司作為目前國產FPGA芯片行業的領先廠商,擁有廣闊國產替代空間,提前布局卡位未來競爭優勢明顯,稀缺性成長性兼備。
2021年,安路科技的研發費用為2.44億元。
寒武紀-U
寒武紀,主要應用的領域,在云服務器、邊緣設備、人工智能的芯片開發等。
寒武紀的處理器運用非常的廣泛,但上市之后不論是營收的增長和利潤情況,都并不盡如人意。
期間,和華為的合作解約,也是導致寒武紀股價一蹶不振的原因。
但是,這絲毫不能掩蓋寒武紀的重要性。
寒武紀2021年的政府補貼就高達2億,研發費用更是高達11.36億元。
公司在智能芯片領域的研究,基礎軟件平臺的高速迭代的腳步,從來沒有停下來過。
諾誠健華-U
又一家生物制藥類的企業,核心產品奧布替尼為抗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創新藥。
A股和H股上市,奧布替尼的大賣,讓諾誠健華前途光明。
和其他創新藥企業一樣,公司大量地投入在科研以及專利的授權上,所以至今仍然沒有實現盈利。
2020年研發費用4億,2021年研發費用超7億。
芯原股份-U
最后一家芯原股份,看名字就知道是一家芯片公司。
上市后市值一度突破500億,但股價走勢并不是很理想。
形成對比的是,上市公司的營收不斷增長,凈利潤也已經實現了扭虧。
2019年研發投入4.25億,2020年的研發投入5.31億,2021年研發投入6.28億。
芯原股份,在智能汽車的芯片領域里,具備了很大的優勢。
可以這么說,生物制藥和芯片,是前50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核心。
而今天介紹的,僅僅是科創板中的一部分虧損的上市公司。
這部分公司之所以能虧損上市,背后的種種緣由,想必很多明白人也都理解了。
真正優秀的企業,一定是能夠賺錢的,虧損也僅僅是企業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過程而已。
如果你要尋找一些優質的科技類公司,一定要在企業的研發投入這一塊,去做調研和分析。
現如今的上市公司,不論上市的目的是什么,或多或少其實都有其在行業內的競爭力。
只不過,企業的發展是動態的,上市公司最終能不能茁壯成長,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
市場因素,企業內部管理,核心技術研究,政策導向,科技革新等等,都存在不確定性。
如果想要抓住科技股的未來,做好三個步驟。
1、沉下心研究。
2、適度的分散投資。
3、耐心地等待。
要相信花開會有時,價值投資一定會有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