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
看到題主的這個問題,就想到了即將升初三的女兒。我女兒雖然不沉溺于游戲,但成績確實令我擔憂。將心比心,已初三的學生了,還不務學業,而是沉溺于游戲,以致考試一塌糊涂,估計題主的心情一定充滿失望、傷心、怨怒,但又有那么一絲的死不甘心。
這一切的一切表面看來是孩子荒廢學業、蹉跎歲月的結果,但我還是相信那句話:優秀孩子的背后不一定有懂教育的父母,但壞孩子的背后一定會有失職的父母。所以,我給題主的第一條建議就是——
父母首先要躬自反省。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千里堤潰也絕非一時蟻噬。孩子為何會沉溺于游戲?在什么時候迷上游戲?成績又在什么時候出現滑坡?我們做父母的不可能一點兒也不知,知而放任不管,以致釀成今日之苦果,是誰之責?或管而無效,不會教育孩子,難道能歸咎于他人?請題主牢記,要想孩子改變,請從父母開始。
第二條建議:孩子是父母的一切,什么時候也不能放棄。我最近看了劉惠寧、李少飛執導的連續劇《少年派》,深有觸動。其中林妙妙高三了卻沉溺于網絡直播,簡直走火入魔,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家中搞直播,第二天一上課就昏昏欲睡,課堂內容根本聽不進去;甚至曠課,周六借口去看望犯有精神病的小姨去參加網絡直播活動。成績一落千丈,全班倒數第一,由原來有希望沖刺“211、985”的學生跌落到無緣達線、只能上專科的悲慘地步。好在其父親林大偉無論怎樣,都從理解孩子的角度關愛孩子,陪伴、引導、教育,最終林妙妙考上了大學。
再看看《銀河補習班》中的馬飛,已經發展到了被學校開除的地步,但還是在父親的關愛、陪伴、賞識、引導下,把一個倒數第一名的兒子培養成全校第一,并且成為宇航員。
可能有人會提出疑問,電影是虛構的藝術,怎么能當真呢?可是你也別忘了,電影劇情其實就是現實生活的投影和折射。當記者問導演鄧超為什么要拍這部戲時,看看導演是怎樣說的:
父母對孩子永不言棄的這種精神,從心理學上的角度看,叫為孩子營造抱持性環境。建議題主也看看這兩部影視作品,相信會對你有所啟發的。
第三,建議題主先狠下心來,控制孩子玩游戲的時間。不要怕孩子以不上學相威脅,如果不愿上學,那就帶孩子去打幾天零工,去體驗體驗生活的艱辛,讓孩子在真實的生活感受中體會世上沒有不吃苦就能得來的幸福。
當然,控制時要注意方式方法,循序漸進,約法三章。可以將孩子沉溺于游戲的時間分割成幾部分,一部分逼孩子看書學習,一部分帶孩子到戶外運動,每天設置一個目標,能做到可以獎勵孩子玩一會兒。這是確實是一個艱巨的工程,因為孩子沉溺于游戲,已經養成了習慣,要改掉這一毛病絕對不能操之過急,需要父母超強的愛心、耐心和決心。
第四,在控制、扭轉不良習性的同時,彌補課本基礎知識,從哪兒落下,就從哪兒補起。這一方面,不少家長、孩子會望而卻步,覺得孩子落得太多了,簡直無法補起。的確這是現實,但是有這樣的認識和想法,而且沒有勇氣去嘗試,那就只能放棄了。但這里要說的是若還希望“孩子有救”,那就絕對不能放棄:今年沒有希望,還有下一年。只要家長不放棄,鼓勵孩子不放棄,勇于嘗試,慢慢地重拾孩子的信心,相信當孩子轉變了思想認識,端正了學習態度,用不了太長的時間,就會有質的變化的。
結束語:需要提醒題主的是,在陪伴孩子扭轉不良習慣的過程中,切忌嘮叨埋怨孩子的“過去”,念念不忘孩子的“不是”。父母和孩子一定要本著全新的態度,父母賞識鼓勵,孩子才能信心十足,重新振作起來,改過自新,成就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