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經濟真的開始了嗎?”“總理都支持地攤了,你聽兩會報告了嗎?”“又可以擺地攤了,地攤開放了”……
最近幾天類似上面這樣的話題,在百姓當中成為熱議話題。這是因為今年的兩會代表楊寶玲提出的:釋放地攤經濟活力,建議在居民區等地提供限時擺攤經營的地方。可以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同時給低收入家庭提供購買農產品服務。
——此項議案一經提出,立刻引起廣泛關注。
所謂地攤經濟,就是通過擺地攤獲得收入來源,而形成的一種經濟形式。屬于城市里的邊緣經濟,在面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壓力。
地攤經濟門檻低,種類多,為百姓提供便利,增加城市親和力。對穩就業,保民生,聚人氣,促銷費;加快經濟恢復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李克強總理指出:保障就業和民生,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度過難關。并且以成都市的做法為例加以說明。
——面對新冠疫情的影響,成都市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復蘇。3月15日出臺“五允許一堅持”的服務措施,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不占用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潔衛生的前提下,允許商販占道經營。
截止5月22日,成都全市增加就業崗位十萬個以上。中心城區餐飲店鋪復工率超過98%,全市市容和環衛秩序總體良好……
——為此,央視主持人白巖松特意為成都點贊。并就地攤經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即使沒有疫情了,難道我們的城市都是干干凈凈,沒有煙火氣的城市嗎……
可見,地攤經濟在人們生活當中的重要性。人們需要擺地攤,也需要逛地攤,這是雙向的需求關系。
但是,近幾年的城市建設,使地攤經濟變成了“退路進廳”。而保存下來的早市,夜市,破爛市也都屈指可數。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城市市容,但也褪色了城市人家的煙火氣。
其實,城市建設和地攤經濟并不應該形成“矛盾”。只是要把握好管理的尺度,放開的力度。不論是管理人員還是小商小販,都要有規有矩的行事為人,地攤經濟能夠因地制宜恢復活力,依然是城市中一道鮮活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