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飛豹已經在2017年停產
2017年3月,西安飛機工業公司的消息稱中國空軍和海軍目前的主力戰斗轟炸機“飛豹”已經正式停產。從時間節點來看,2016年是殲-16投產的一年,取代意味相當濃烈。而殲轟-7參考殲-6和殲-7,應該在10年內開始退役。
殲轟-7作為我國第一款擺脫蘇系設計束縛,自行獨立完成設計研發的機型。其本身設計年代相當早,是于1973年開始研制,原型機1988年首飛,第一批1994年服役,大幅修改后的殲轟-7A在2005年服役。
飛豹是西飛研制生產,機長
21米,翼展12.8米,整機空重14.5噸,最大起飛重量27.5噸,使用兩臺渦扇-9發動機,最大平飛速度1.7馬赫。
最主要原因在于殲轟-7飛豹自身太不爭氣,其設計年代我國技術相當不成熟撂下相當大的病根。新老飛豹總共也就200架左右的裝備規模,卻制造了至少10次墜毀事故,而且救生系統存在相當大的質疑,每次墜機必死飛行員,經常一機兩命。
飛豹裝備數量不多,但上新聞熱點次數不少,只可惜…而且還在中俄聯合軍演和航展飛行表演墜毀。
殲轟-7原本是機械式飛控,在殲轟-7A上改成數字電傳飛控,但現在來看這個飛控存在相當大爭議。難以處理低空復雜氣流,海軍在海上還好,空軍之前經常用來鉆山溝、打火箭彈比較危險。
可以說軍方忍飛豹忍很久了,飛豹總裝備量也較少,未能取代強五,在飛豹服役后,五爺還繼續抱著半百身軀值班。
殲-16性能跟殲轟-7完全是代差,航電、飛行性能、載彈量、航程全方位的優勢,即使是比拼超低空鉆山溝水平也是碾壓。
另一方面殲轟-7設計水平太低,武器掛點和載彈量都不足,基礎性能水平還不如美國F-4E鬼怪和前蘇聯米格-27,跟蘇-30MKK和殲-16都有明顯的代差。其之前最大存在價值在于可以使用國產制導彈藥,但這一價值在殲-16服役后可以忽略不計。
“萬能戰斗機”號稱的F-4E其實也是個相當不錯的戰斗轟炸機,能帶8噸彈藥,飛豹水平上于其相接近。
在組合使用上,飛豹定位與殲-16也存在沖突,兩者是取代關系,而不是互補。美軍有F-15E,但遲遲不愿退役A-10,以及蘇聯不愿意退役蘇-25蛙足,這些專業攻擊機。主要是因為A-10和蘇-25低空低速性能非常出色,而且裝甲強生存能力強。海灣戰爭時期一架A-10曾帶著上百個彈孔返回基地,非常的耐艸,因而成為“運泥巴”屆的霸主,而殲轟-7糟糕的安全性,低空低速太危險了,更別提要如何硬抗地面防空火力攻擊。
A-10發動機艙被打壞一個,機翼被打掉一半都能回來。
所以殲轟-7現在使用上也是以高空精確制導武器轟炸為主,海軍是作為會飛的反艦導彈發射器,這種功能和定位與殲-16完全重疊,只不過殲-16有更大作戰半徑,更多武器掛點和載彈量,更好的機動性能,已經更加安全可靠。看不出來殲轟-7有什么存在價值,即使說造價更加低廉,但是飛行員才是戰機上最昂貴的“部件”,無法保障安全性的飛機存在價值很低,現在讓你坐波音737MAX8,你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