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水的溫度超過100攝氏度時(或說超過沸點時),水分子因為吸收了足夠大的內能,從而使其轉換成脫離分子束縛的斥力,分子之間的距離開始變大,水便從液態轉變為氣態水。這種氣態水中不含有任何其他物質,是理論上的蒸餾水(空氣中含有雜質)也稱水蒸氣。
當水在沸點以下時,水也可以緩慢地蒸發成水汽。
科學地應說,水在常溫下,會慢慢地變為水蒸氣飛散到空中,這種現象就叫蒸發。地上的水變成了水蒸氣,這些水蒸氣在天上形成了白云;如果水蒸氣凝結成較大的水滴,水滴就會落下來形成雨。
從地面向上十幾公里這層大氣中,越靠近地面,溫度越高,空氣也越稠密;越往高空,溫度越低,空氣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動、植物的水分,隨時蒸發到空中變成水汽。水汽進入大氣后,成云致雨,或凝聚為霜露,然后又返回地面,滲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后又再蒸發(汽化),再凝結(凝華)下降。周而復始,循環不已。
水汽從蒸發表面進入低層大氣后,這里的溫度高,所容納的水汽較多,如果這些濕熱的空氣被抬升,溫度就會逐漸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氣中的水汽就會達到飽和。如果空氣繼續被抬升,就會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如果那里的溫度高于0°C,則多余的水汽就凝結成小水滴;如果溫度低于0°C,則多余的水汽就凝化為小冰晶。在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漸增多并達到人眼能辨認的程度時,就是云了。
人們常常看到天空有時碧空無云,有時白云朵朵,有時又是烏云密布。為什么天上有時有云,有時又沒有云呢?云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它又是由有什么組成的?
漂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是由許多細小的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組成的。有時也包含一些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云的底部不接觸地面,并有一定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