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兒童語言少或者沒有語言,有很多原因。也許只是下面原因當中的某一個,也許是很多原因的綜合。
無論自閉癥譜系兒童、智力發育障礙兒童,還是廣泛性發展障礙兒童,都屬于神經系統發育異常。要想發出語音,大腦的語言區神經發展及對構音器官的運動控制是說話的第一步。如果整體神經發育異常,那么很有可能伴隨這一部分的神經發育異常。因此,這類兒童可能由于語言神經系統發展障礙導致無法發出語音,或者發音遲緩及發音不清。
有時,兒童無法發音是因為構音器官本身發育異常。比如常見的舌系帶、唇裂、面部肌肉超敏或遲鈍等。如果是這樣,即便是大腦神經發育正常,但是當神經信號傳導到構音器官時,構音器官本身有問題,當然就不能正常運作了。如果是這樣情況,則需要咨詢專業的醫生,進行相應的治療,之后,再進行語言康復訓練。
我們都知道狼孩的故事。沒有豐富的人類語言環境,孩子就不可能學會語言。但是,現代生活中,電子產品充斥在孩子周圍,久而久之孩子缺乏生活實際語言交流,從而影響兒童語言發展。
即便有了豐富的語言環境,但如果孩子缺乏模仿能力,那么,語言也無法輸入到大腦中去。仿說是累積詞匯的基礎,通過模仿身邊人進行詞匯儲存。
兒童并非一出生就會說話的,兒童說話的時間大約在1歲左右。那么1歲之前,兒童都在做什么?是發展認知理解能力。語言是智力發展的表現形式,沒有智力的內核,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語言。因此,需要提升兒童認知理解能力。
有些兒童,在1-2歲時曾經出現過少量語言,但是當孩子發現只要一哭就可以得到吃的喝的以及喜歡的物品,根本無需說話時,語言就因為“沒有用”而逐漸消退了。因此,當孩子想要某物的時候,一定要讓他說出相應的語言,哪怕一個聲音,也要鼓勵孩子說話,增加說話的動機。一旦兒童知道語言很有用,只有說話才能得到想要的,就會促進語言使用。
根據上述的描述,建議您可以帶孩子去醫院做專業檢查,這樣可以先排查是否由第1、第2條原因引起的語言發育遲緩,排除器質性病變的因素。如果非器質性病變引起的語言發育遲緩,那么這位家長就要著重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干預孩子的語言環境,首先適當遠離電子產品,豐富孩子的語言環境,家長要多與孩子“嘮嗑”,增強孩子的模仿能力積累詞匯量。
同時不斷提升孩子的認知理解能力,讓孩子理解更多的語義,比如:拿時間關系這個語義來講,當孩子不理解時間概念時,分不清我們表達的今天、明天、昨天等意思,比如明天才能去的地方,孩子理解不全面時,非鬧著以為是去不成了。因此,家長要有耐心的幫助孩子建立認知去理解更多語義內容。
最后家長在行動上要變“懶”,不要孩子還沒講就把他想要的一切都給他辦好,要刺激孩子有更多的說話動機。比如:把他喜歡吃的東西放置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鼓勵孩子自己用語言表達。除了吃上面“刺激”,包括其他的很多日常生活,都要鼓勵孩子用說話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