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鋼琴的黑白鍵什么原理,就要從音樂律制中的十二平均律說起。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音樂的發展,人們在音樂作品中對“移調”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也就是說,人們對用不同的音高來演(奏)唱同一旋律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比方說,如果某個人的音域是C~高音C(唱名do~高音do),樂器為了給他伴奏,得在C~高音C之間彈奏旋律;
如果另一個人的音域是D~高音D(唱名re~高音re),樂器得在D~高音D之間彈奏旋律。
可是,由于“五度相生律”的12聲音階根本不是“等差音高序列”,人們會覺得D~高音D之間的旋律,和C~高音C之間的旋律不一樣。
特別是如果旋律涉及到半音,這種不和諧就會更加明顯。
這種問題在弦樂器上還比較好解決,因為弦樂器的音高是靠手指按壓琴弦的不同位置來決定的。
演奏者可以根據不同的音域、旋律的要求,有意地偏移規定的指位上按弦,就能輕易的解決這一問題。
但鍵盤樂器(比如鋼琴、管風琴等)中的音高是固定的,無法調整。
只要旋律中涉及到半音,彈出來的效果必然會一塌糊涂。
這種音律規則上的缺陷,嚴重限制了作曲家們的創作與演奏家們的演奏。
而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源就出在“五度相生律”所依據的(3/2)^12,畢竟和2^7并不完全相等。
把一個八度均分為12等份,只要把2:1這個比例關系開12次方就能辦到。
也就是說,真正的半音比例應該是,如果12音階中第一個音的頻率是2^(0/12)F,那么第二個音的頻率就是2^(1/12)F,第三個音就是2^(2/12)F,第四個音是2^(3/12)F,……,第十二個是2^(11/12)F,第十三個就是2^(12/12)F,也就是2F,正好是F的八度。
因為這樣的一組音是等比關系,所以無論從哪個位置開始彈起,旋律都是一樣的。
有了這個新的音律,從任何一個音彈出的旋律,都可以復制到任何一個其它的音高上,而對旋律不產生影響。從而使“轉調”問題得到了徹底的解決。
這種新的音律就叫“十二平均律”。
是明朝中葉皇族世子朱載堉首先發明的,以珠算開十二次方的辦法,求得律制上的等比數列。
具體說來就是:用發音體的長度計算音高,假定黃鐘正律為1尺,求出低八度的音高弦長為2尺,然后將2開12次方得頻率公比數1.059463094,該公比自乘12次即得十二律中各律音高,且黃鐘正好還原。
這種方法第一次徹底解決了十二平均律自由旋宮轉調的千古難題。
具體到鋼琴鍵盤琴鍵的設置中,在相距一個全音的兩個白鍵之間插入一個黑鍵,使之比前一白鍵高半音,比后一白鍵低半音。
譬如在相距一個全音的兩個白鍵C~D之間插入一個黑鍵,使之比前一白鍵C高半音,比后一白鍵D低半音。
這一黑鍵,由于比C高半音,可以叫升C,記作#C;
由于比D低半音,也可以叫降D,記作bD。
由此可見,#C與bD是名稱不同而音高相同的同一個黑鍵。
這種名稱不同而音高相同的黑鍵共有5個,分別是#C與bD、#D與bE、#F與bG、#G與bA、#A與bB。
這樣,5個黑鍵與7個白鍵就構成了十二平均律制下的一個八度內的所有音。
從而解決了音樂作品演奏唱中"移調"的難題,使得不同調高的演奏唱非常方便。
這就是鋼琴黑白鍵設置的原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謝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