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負責的項目,并沒有遵守什么外部嚴格的代碼分層規范,因為項目的架子都是我一個人搭建的,所以很多地方都是以個人的經驗做的設計,甚至有些地方摻雜了一些個人的喜好。下面我大概介紹一下,有不贊同的地方,可以留言討論。
分包
在說單個項目的代碼分層之前,先說一下代碼的分包。
我們公司現在面臨著比較尷尬的問題,一方面新的項目部再是只有一個代碼包,希望走微服務的方式,把一個項目拆成多個工程,分別迭代開發和部署;另一方面,很多基礎的基礎還不是很完善,比如容器、容器管理工具、持續集成,要么是沒有,要么是難以用在生產環境中。
所以我們項目只拆分出來五六個工程,包括定式服務、接口服務、前端頁面等;除了前端頁面這個工程要依賴接口服務之外,其余幾個工程彼此可以單獨部署,很多功能是通過MQ解耦。
分層
單個工程中,分包都是一樣的,也和主流的代碼分層差不多:
Model層:就是普通的Jave Bean,數據的實體對象,和數據庫列名保持一致;
DAO層:Data Access Object,數據訪問對象,我們用的是MyBatis,在方法的注解中寫SQL語句;
Service層:業務邏輯層,這里可能調用其他的Service或DAO;
Controller層:請求處理層,包括入參回參的類型轉換、入參驗證等功能在這里完成;
Domain層:我們把回參單獨做了一層,沒有和Model層混在一起;就算一個接口要查詢一個單表,查詢結果也要把Model轉成Domain;我們在Domain這一層做了很多字段的標準化,保持見名知意;
剩下的就是Util、Contants、Config等等。
做到現在的階段,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也在想辦法解決:
一些可以通用的類,在幾個包中都存在,有的時候修改起來要修改好幾個工程,挺麻煩的,準備把這些通用的東西提出來放在單獨的一個工程中;
接口現在放在一個工程中,我認為是有些不合理的;接口應該可以分成原子服務和組合服務,這里至少要分成兩層,原子服務穩定,改動的頻率很低;組合服務應該是快速迭代的,會根據需求不斷地修改和增加。但是苦于沒有很多基礎設施,純人工的話又很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