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自衛隊是日本目前最現代化的海上力量,同時更是一支不可忽視的東亞力量。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綜合實力在亞洲排行第二,僅在解放軍海軍之后。從服役的裝備來看,其作戰能力要超過韓國與印度海軍,但短板也非常突出。由于日本是二戰法西斯戰敗國,聯合國不允許日本擁有航母、核動力潛艇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因此日本只能大力地發展驅逐艦與柴電潛艇。筆者立足于不同的海軍裝備,分別從驅逐艦、直升機航母、常規潛艇3個方面粗略地介紹這支日本海上力量。
在上世紀的8、90年代,日本作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利用經濟力量支撐起了海上自衛隊的發展高潮。在經濟后盾下,日本開始恢復舊日本帝國主義的8*8艦隊規模。那個年代正是日本經濟的黃金時期,日本國內開始謀求立身于政治大國的地位,而海軍的規模作為大國崛起的標志,一直是日本重視的對象。21世紀以來,日本海上自衛隊共維持了4支護衛艦隊。這4支艦隊名義上是為了護衛日本本土,實際上卻是日本在西太平洋擴大影響力的工具。由于4支護衛艦隊的編制是以驅逐艦和反潛直升機為主,即4支10*10艦隊,所以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反潛能力(捕殺潛艇),其次為防空能力,最次為反艦能力。
第一、日本驅逐艦群,共有驅逐艦40艘
金剛級導彈驅逐艦(共生產4艘,在役4艘)
愛宕級導彈驅逐艦(共生產2艘,在役2艘)
高波級反潛驅逐艦(共生產5艘,在役5艘)
村雨級反潛驅逐艦(共生產9艘,在役9艘)
秋月級通用驅逐艦(共生產4艘,在役4艘)
旗風級反潛驅逐艦(共生產2艘,在役2艘)
朝霧級反潛驅逐艦(共生產8艘,在役8艘)
初雪級反潛驅逐艦(共生產12艘,在役6艘)
第一部分小結:筆者認為,日本目前的驅逐艦群規模超過了英、法兩國之和,但能夠為艦隊執行區域防空任務的只有愛宕級(宙斯盾)、金剛級(宙斯盾)、秋月級(小盾),其余的艦種均側重于反潛,只具備點防空的能力。然而,質量與規模都相當可觀的日本驅逐艦群依然是一支可觀的力量。美軍正是看中了其優秀的反潛能力,才與之協同軍演。在潛艇活動頻繁的西太平洋海域,擁有出色反潛能力的日本海上自衛隊無疑是潛艇的天敵。
第二、日本直升機航母群,共有直升機航母7艘
大隅級登陸運輸艦(共生產3艘,在役3艘)
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共生產2艘,在役2艘)
出云級直升機驅逐艦(共生產2艘,在役2艘)
第二部分小結:筆者認為由于受制于和平憲法,日本一直沒有裝備標準的現代航母,但是活躍的日本海上自衛隊從未停止過對現代航母的摸索。從早期使用半通式甲板的白根級直升機驅逐艦,再到首次使用類似于航母全通式甲板的大隅級,日本的動作越來越大膽。大隅級、日向級、出云級三級艦的發展,正好反映了日本在現代化航母摸索路程上的進步,也是日本方面優秀的兩棲奪島力量的表現。建造噸位越來越大,質量越來越高,武器系統越來越現代化,無疑暴露了日本的野心。為了避嫌,日本對外宣稱為普通的直升機驅逐艦。
第三、日本常規動力潛艇群,共有柴電潛艇19艘
蒼龍級AIP柴電潛艇(共生產9艘,在役8艘)
親潮級柴電潛艇(共生產11艘,在役11艘)
第三部分小結:筆者認為,同樣是由于受到戰后法律限制的因素,日本既不能自行建造核潛艇,也不能像印度一樣對他國租借核潛艇。日本轉為全力發展常規動力潛艇。日本的水下力量與水面力量的結合,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從春潮級到親潮級,再到蒼龍級,質量與噸位都在提升。蒼龍級號稱世界最大的柴電潛艇,靜音分貝遠低于俄羅斯的基洛級,優秀的自持力可以支撐它完成從日本列島到臺灣以南海域的軍事活動。因此,日本始終維持著這樣一支10到20艘左右的常規潛艇群,是出于其戰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