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職媽媽你感到焦慮嗎?
一場疫情的到來,把所有人都逼成了全職媽媽,突發的疫情打得我們措手不及,卻也讓我們有了很多不一樣的感受。
很少下廚的媽媽們開始在家炸油條洗涼皮做各種美食,一年都吃不動的大米白面,如今已經見底了,最大的收獲是,自己做的涼皮竟然賣相不差,味道也好。
病毒來襲,衛生意識提高了,全家一起打掃衛生,家里更整潔讓人看著舒爽,孩子的勞動能力也增強了。
陪娃讀書,自己不知不覺間也讀了幾本,口頭上一直說著家長是孩子的最好榜樣,如今徹底付諸實踐了。
不出門、不社交,24小時和孩子黏在一起,平日里忙忙碌碌的我們,在體驗過很多家庭主婦、全職媽媽的日常之后,竟然發覺,自己非但沒有頹廢沮喪,反而有些享受這段特殊的時光。
負債累累的親子情感賬戶被填滿,孩子渴望被父母陪伴,父母從孩子身上學到很多。
過去我們只知道全職媽媽累,全職媽媽苦,全職媽媽沒人發工資,如今,在一番體驗過后,曾經讓大多數人談到就瑟瑟發抖的“全職媽媽”身上,原來也有許多獨特美妙令人難忘的風景。
她們努力帶娃、盡心做好每一件事,于默默無聞中讓整個家庭得到有效運轉,雖然辛苦,卻更幸福。
一位媽媽在小區里對全職媽媽做采訪:一個人帶孩子是不是很累,有沒有想過放棄?作為全職媽媽,有沒有后悔過當初的決定?
有一位媽媽這樣說到:“帶孩子肯定是很累的,但是我沒有后悔過,因為全職媽媽讓我有了新的收獲。沒當媽媽之前,體會不到為人父母的辛苦,自從自己有了孩子,獨自照顧他,才知道做父母的不易。現在,我更加疼愛我的父母,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每分每秒。”
還有一位媽媽是這樣說的:“我覺得帶孩子的快樂遠遠大于帶孩子的累。寶寶的第一次翻身,第一次爬行,第一次走路,第一聲媽媽......我都目睹見證,很慶幸。孩子在成長,我覺得自己也在不斷成長。閑暇時間,我也會上網、看書充實自己,盡量不讓自己跟社會脫節的太厲害,這樣寶寶上了幼兒園,重返職場也更容易一些。”
2019年,很多影視劇都在關注女性。《致命女人》《坡道上的家》《俗女養成記》《82年生的金智英》,將女性的婚姻危機、育兒壓力和年齡焦慮一一道來。
尤其是《82年生的金智英》,很多全職媽媽表示在電影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們的留言,也充滿了全職媽媽的不易和辛酸。
為什么我們對全職媽媽有各種各樣的爭議和解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家庭對全職媽媽做不到客觀全方位的理解。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高學歷女生做全職太太,是浪費嗎?”
這個辯題天然就帶一個假設:如果職業有高低貴賤之分,那么全職太太這個職業,則屬于低賤職業,否則談何浪費?
當時臺灣藝人寇乃馨這樣說:“你們認為什么樣的人能當全職太太?不讀書的么?學習差的么?沒能力的么?特別笨的人么?我們應該給所有的全職太太道歉。國家栽培人才是讓我們做有用的人,高學歷能力強的人看似應該承擔難度較高的工作,社會的誤解在于我們一貫賦予全職太太的標簽:低學歷、平庸、邋遢、世俗。
實際上,全職太太的難度并不低于職場女性,她背負著養小孩、顧老公、維持家庭和睦的責任,她更是成功男人的幕后推手,成功時的報警器,低落時的心靈支柱,全家人親密關系的粘合劑,身兼數職運籌帷幄,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做好一個全職太太。”
是的,一說起全職媽媽,我們總會想到“犧牲”一詞:她犧牲了事業,犧牲了興趣愛好,犧牲了許多原本屬于自己的快樂時光……
但是全職媽媽的生活,是很瑣碎,但絕不平庸。
因為一個家庭需要分工,孩子們需要父母的陪伴,這樣高質量的陪伴不單純需要一個擅長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全職媽媽,更加需要一個擅長自我提升,自我修煉,自我覺知,與自我批評的高情商全職媽媽。
一位雙胞胎媽媽在她的宅家日記說,天天和孩子在一起,教育方式都變得溫和了,以前是雞飛狗跳,現在連寫作業都開始母慈子孝,孩子也給了很正向的反饋,一家人臉上天天都是笑容,付出得多了,真的有收獲。
而這篇日記也說出了很多全職媽媽的心里話:曾經我們都認為,女性一定要有自己的工作,不能做全職媽媽,否則人生垮掉的不止一半。然而,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沒做過全職媽媽的我,當時又有什么立場去批判別人的選擇?也許,垮掉的原因并不是“全職”,只要內心夠強大,人生怎么可能垮掉!只要真心付出,又怎么可能一無所獲?
是啊,在共克時艱的非常階段,家庭主婦、全職媽媽,就是家庭和社會的穩定器,關上門來,她們也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只有每一個小家運轉正常,我們的國家才能和諧安穩,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