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現在社會爭論這個沒有任何意義。絕大多數廣東本地人回答時均難有客觀言論,基本上都是站在各自民系立場上回答。其實爭議這個問題能帶來什么?身上多兩斤肉?貶低別人又能帶來什么?會得百萬身家?
三大民系都各有長處,亦各有短處。廣府人因為得省會地利優勢,所在區域經濟發展較好,在文化方面話語權較強。潮汕人敢于打拼,又團結埋堆,樂于經商,在商界發力較多。客家人儒雅好文,學而優則仕,在學術界、政界建樹較多。
三大民系性格迥異,互補性較強,在很多領域都可以互通有無。應該攜手合作,共創未來,不應搞攻擊。
因為在問答區看到有人居然說孫中山是廣府人,覺得有必要澄清一下,孫中山不是廣府人,是客家人。
這是國家42年和86年兩次定論的。關于42年的筆戰過程、實地走訪經過、86年廣府說學者與客家說學者齊聚一堂大辯論的詳細過程可自行搜索。各國主流媒體均有報道孫中山是客家人的事實。國內人民網、中國廣播網、新華網、央視網、鳳凰網、新浪網、騰訊網、搜狐網、網易網均可全網搜索。
早在1905年孫中山成立中國同盟會時,除孫中山任總理外,其整個領導核心成員中客家人就占了46%,差不多占了一半。其中,外務部長為廖仲愷(廣東惠州客家人)、會計部長為謝良牧(廣東梅州客家人)、司法部長為何天翰(廣東梅州客家人),評議部議員有胡漢民(江西吉安客家人)、梁慕光(廣東惠州客家人)等。
客家人以廣東為根據地廣泛團結、發動了全國人民的參與,最終推翻了帝制,開創了共和。中國同盟會成立以后,其回國內活動的重點區域多是客家人聚居或者有較多客家人的地方。如1895年的廣州起義就有不少客家人參加;1900年更是在客家人所在的惠州汝湖發動了七女湖起義;1906年的湘贛邊界起義,也是在客家人所在的地盤,歷時兩個月之久。這些,都為日后武昌起義奠定了基礎。武昌起義成功后,胡漢民為廣東軍政府都督,與從國外趕回的梅州平遠客家人姚雨平共同組織北伐軍(由姚任總司令),到上海與孫中山會合后揮師北上,于固鎮、宿州、徐州等地大破清軍,在迫使清帝退位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正是由于以孫中山為首的一群客家人團結和發動了全國人民,才使中國推翻了帝制,開創了共和新紀元。自由平等博愛與民族民生民權思想才在中國大地生根發芽。祖國終于挺過風雨如晦,飽受欺凌的一百年,邁向光明燦爛、繁花似錦的復興強國之路。大家都應學習孫中山愛國精神,努力振興祖國。恢復中華秦漢盛世、萬國來朝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