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人有錢后就變得冷漠了呢?
錢能買來更多的幸福快樂嗎?其實這句話,只對了一半。
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當人們從窮困潦倒到有點小錢時,他們的幸福感有了一個巨大的提升。但當收入達到中產水平以后,曲線變化的弧度越來越小,“有點錢”,“很有錢”和“非常有錢”的人其實是差不多快樂的。換句話說,當你有了點錢之后,金錢就不再能夠帶來顯著的幸福感提升,那些真正的富裕者也不見得比“小富即安”的人快樂很多。富裕者有哪些煩惱呢?富裕的人會遇到一種常見的煩惱——他們往往會被批判為冷血、不尊重別人和更自我中心的人。在影視作品中,那些更有權力或金錢的人,比如總統政要、大財閥、華爾街的金融家,總會被塑造成冷血無情的形象,似乎取得成功,就同時意味著擁有冷酷的人格特質。那么,我們對這些“有錢人”的看法,是真實存在的還是某種意義上的“仇富”?心理學研究是這么告訴我們的:有錢人真的更冷血嗎?從很多研究結果的表象來看,的確是這樣。1. 富裕者更少同情別人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者發現,富人更不善于識別他人的臉部表情。研究者讓更高和更低社會階層的人分別去解讀照片中人物的表情,以及在模擬面談中解讀對方的表情和情緒,結果,更低社會階層的人都表現出了更好的識別能力。在另一個實驗中,研究者首先根據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家庭情況等因素來判斷被試的社會階層,然后讓被試在被監測心率的情況下觀看視頻,內容是關于癌癥困擾下的孩子們。社會階層更低的人,比社會階層更高的人在觀看視頻的時候表現出了更多的共情,他們的心率會變得更慢——這表示他們對他人的感覺付出了更多的注意,受到了更多的感動(Stellar,2012)。也就是說,相對來說,同情心這件事,比起出現在有錢人群里,它們實際上更多是相對沒錢的人關注和擅長的。2. 富裕者會表現出更不尊重他人的行為。
在 Paul Piff 的一個實驗中,讓兩組陌生人一起玩“大富翁”(Monopoly)游戲,其中一組人的起步資產是另一組人的兩倍,在每一步獲得收益時,收益也都是另一組人的兩倍,而且每次都能擲兩下骰子,對方則只能擲一下骰子,以此來模擬更富裕的情境,然后用隱藏起來的攝像機記錄兩組人的表現。結果發現,更有錢的那組人,在玩游戲的時候移動游戲組件的聲音更大,更喜歡重重地將組件放在桌面上,并且在贏得比賽時,會有更夸張的歡呼和慶賀,他們也對自己的對手態度更粗魯,甚至在游戲的過程中吃掉了更多的脆餅干。而且,在游戲結束后,即便是在游戲被這樣公然操縱的情況下,他們仍然更多地談到是由于自己的原因取得了游戲的勝利(Wald, 2014)。綜上,更有權力的人,表現得更少同情別人,也更容易不尊重別人。但是,需要我們注意的是,無論是這些研究結果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對富裕者的“冷血”印象,都有可能是來自弱小者的偏見。有研究者提出,類似這樣的實驗結果未必能夠真的得出“有錢人更冷酷”的結論。因為就像他們是用實驗條件制造出人更富裕或更貧窮的狀態一樣,這樣臨時制造的條件未必能說明,一個人在真的富有的情況下會缺乏善良與同情。我們對那些有錢人更冷酷的刻板印象,也許也來自于一些偏見:1. 富裕者只是不需要太多地注意他人。
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友善”、“共情”也許并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么簡單。Dacher Keltner 認為,有錢人之所以會表現出冷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不需要對他人傾注較多的注意力。我們每個人都會更多地注意讓我們覺得有價值的東西。對于社會地位較低的人來說,他們更需要通過與他人建立人際關系來獲得資源,比如,他們可能會在出門的時候,需要鄰居幫忙照看小孩;或者在無法用金錢解決的問題上,需要熟人的幫助。因此他們會對其他人更加友善。而收入和社會地位較高的人,則不需要通過注意他人、和他人維持人際關系來獲得資源,他們可以用金錢來解決很多問題,比如請一個保姆來照看孩子。因此,也許我們生活中一些所謂的共情和友善,換一個角度說,也可以被稱之為一種“交換”和“利用”。當我們對他人施以關心和注意時,有時仍然是不敢放棄未來得到一些潛在的資源和幫助的可能。2. 社會距離導致了敵意的放大。
對有錢人產生的偏見,也可能是由社會距離產生的敵意導致的。社會距離使我們在面對與我們不同的社會群體里,更容易放大我們和其他群體的微小的差別,并且傾向于給他人以負面解釋,給自己以正面解釋(Goleman, 2013)。弗洛伊德在 1917 年提出了這種現象,將其稱為“對微小差別的自戀”(narcissism of small differences),他發現,在兄弟姐妹間會有這樣的現象:他們會尋找彼此間微小的差別,再以自戀式的解讀來夸大這些差別,以打擊他人,說明自己的獨立和特別。這種現象后來被研究者引申到不同種族、民族、宗教群體和社會群體的分析中。因此,當我們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處在社會地位更低、更貧窮的群體中時,就會放大我們和有錢、有地位的群體的差異,并且會傾向于對有錢人進行更加負面的、帶有敵意的解讀。事實上,我們總是很難站在一個真正客觀的立場上。有時,我們會認為是自己的努力帶來了權力、金錢與地位,有時我們又會抱怨階級差異與不公,覺得自己是弱勢群體。對富裕者的解讀,也受到我們本身的制約。以上。你對“富裕者”有類似的印象嗎?每個人都活得太累,得不到休息的身體和精神,加上一次次的積極努力換來的都是失望的結局,自然就沒有了熱情,小時候不淡漠是因為對萬物會好奇,想要去探索,長大后發現我們的社會真茍且。
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了 不是大家冷漠了,實在是忙的無暇顧及你到底怎么樣。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的人壓力越來越大,對很多事情也變得漠不關心。在我們年輕的時候,都有過熱情,不管是對親人,還是朋友,還是戀人,都恨不得把自己全部交付,不管結果如何。經過一些傷害后,就不再有激情了,慢慢地變得疏離了。人總是隨著年紀增長越來越冷漠的。因為越活越明白,你越來越明白社會的規則,也越來越明白什么對自己是最重要的,懂得距離產生美,懂得做人留一線,懂得孤獨才是人最終的歸宿,當你把這些都體驗一遍之后,有一天,你會發現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你竟真的成為一個對人對事都很淡漠的人了。缺乏溝通。溝通是逾越隔閡的重要途徑,但也正是人們所欠缺的,排除現在相對點線的規矩生活節奏,但部分空余時間也會被各種瑣碎的時間所花費,及時留有相對空閑的時間,大部分人還是選擇了個人娛樂或者休息的放松方式。娛樂設備的增多。反觀現在和十年以前,就會出現明顯的差別,現在不管男女老少,滿大街的人都在玩弄自己的手機,發發微博或者朋友圈,又或者翻看一些娛樂新聞等,大部分可以用于交流的時間慢慢的被這些電子設備所侵蝕。人會長大三次: 第一次是在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第二次是在發現即使再怎么努力,終究還是有些事令人無能為力的時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會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爭取的時候。每長大一次,心看的更開,所以才會越冷漠,小時候,一個玩具就開心一天,長大了,可能只有豪車才能開心一下。冷漠,是這個世界最強有力的武器。它可以摧毀一段友誼,搞垮一個家庭。但是,不要讓冷漠成為一種習慣啊。畢竟,我們是有血有肉的,不是冷血動物,我們仍然要對這個社會充滿期待,大家本身都是善良的,多點真誠,少點套路,你我的距離就能更近一步。人漸漸理解除了自己大家都在為生活奔波奮斗,因此不會再像以前互相大倒苦水互相求安慰。長大后各自消化自己的事,不愿打擾他人。這是一種善意的淡漠。總結來說,我覺得這是一種名為淡漠的成長,淡漠是褒義詞。遇到困難的人你仍會伸出援手,為朋友仍然是他們堅定的后盾,你堅持的東西沒變。李強是山溝里走出來的鳳凰男,他在上世紀90年代走出了大山,到城里上大學,后來還在城里定居。在互聯網剛剛興起的時候,他趕上了好時候,自己創辦了一家企業。十幾年過去了,公司辦得風生水起,李強的腰包也越來越鼓。不僅買了很多城里的房子,而且還把自己的父母都接到了城里來住。
李強發達后,曾經七大姑八大姨都眼睛熱了起來。不少親戚說李強小的時候受過他們家的恩惠,現在發達了,自然也要回饋自己的家庭。于是三五成群到城里來找李強,想要借錢。開始的時候,李強抹不開父母的面子,總是幾千幾萬的借給親戚。一來二去,來借錢的人越來越多。不僅有親戚,還有同鄉,認為李強幫助他們是理所應當。這些所謂的借錢其實就是來拿錢的,所有借出去的錢都是打水漂。漸漸的,李強不再見這些親戚,來借錢的家鄉人也難以去找到李強了。他們轉而去找李強的父母,李強父母無可奈何,希望李強再幫他們一把,卻遭到了拒絕。于是,漸漸的李強的名聲急轉直下,從鄉里鄉親口中那個有本事的人,變成了忘恩負義的人。他們說李強是典型的“為富不仁”,自己有了錢,就了不起了,看不起自己的窮親戚了。李強父母也覺得兒子有了錢開始變得冷漠了。這些錢對他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為什么就不能幫助別人一下呢。李強內心也很痛苦,他感覺到沒有人理解他。在他創業的這些年里,走過了很多的坎坷,吃了很多別人想象不到的苦,雖然現在有錢了,對于什么錢該花,什么錢不該花,更加有了自己的判斷。并不是說自己有錢了就可以大手大腳,而是更懂得精打細算,也許這就是別人眼中的吝嗇和冷漠吧。財富不是從天而降的,也不是別人給予的。數十年如一日的艱辛更不能一筆帶過。也許真的創業之后,才知道生活的不易,賺錢的艱難。那些痛苦的歲月,如果當時沒有咬緊牙關,可能就過不去了。但是沒有人關心曾經受傷的自己,當時沒有,現在沒有。其他人總是看不起失敗的人,嫉妒成功的人。總是把別人的財富看得很輕,所以才會不斷地索取。李強遭受過的各種嘲諷和白眼是難以想象的,這些諷刺不僅來自他人,其實也有如今向他借錢的親戚同鄉。在經歷了太多的事情之后,他已經變得心硬了。看遍了世間百味,自然沒有那么心底柔軟。錢不僅帶來富足的生活,更是可以看清人性。有錢人既懂得保護自己的財富,又懂得如何通過拒絕來隔絕無謂的紛擾。冷漠也許只是對那些想要不勞而獲的人,如果你感覺一個有錢人對你很冷漠,也許想要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只想著能夠得到對方的無私幫助,而沒有想過自己能為對方帶來什么。其實,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也越來越冷漠了。當老人在馬路上摔倒的時候,雖然圍觀的人多,卻很少有人有勇氣上前扶起老人。在古代人們的鄰里關系比親友關系都好,而現在鄰居十年大家都不一定認識;現在的人們工作中是同事,下班后是陌生人。人們交往的圈子看似通過互聯網在擴大,然而實際的交往范圍在縮小。你上一次和自己的鄰居說話是什么時候呢?古話說的遠親不如近鄰,如今已經變成了遠親近鄰都是陌生人。這樣的大環境,也許也是原因之一吧。上一篇怎么用記事本做網頁
下一篇尼爾機械紀元怎么推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