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那么多漂亮女孩都爭先恐后?
近日,《青春有你2》的Top20榜單出爐,本周六的出道夜即將拉開帷幕。微博上該節目的話題閱讀量已超過128億。在定義“X(未知要素)女團”的道路上,節目再一次強調了初衷:重新定義女團標準。與此同時,《創造營2020》也在“敢,我有萬丈光芒”的怒吼里開播。在女團選秀節目泛濫的今天,我們到底該用什么標準衡量女性偶像?
“爹味十足”的《創造營2020》與大女主劇本下的《青你2》
最近,兩檔女團節目的熱播不乏觀眾們的一番比較。有業內人士說,《青春有你2》抄襲了兩年前《創造101》的開播海報和“重新定義中國女團”的標語。可當“女團鼻祖”《創造營2020》開播后,我們發現它依舊在召喚“傳統意義上”的標準女團。
曾經的王菊在《創造101》里的影響力是有目共睹的,當時每個人的朋友圈都充斥著她的拉票標語“你不投,我不投,王菊何時能出道”。可惜黑皮膚微胖的自信女孩最終還是沒有成功出道。在偶像工業化時代,女團的標準定義是流水線生產的芭比娃娃:甜美、窈窕、無戀愛丑聞的鄰家女孩。王菊“獨立女性”的人設為節目帶來的熱度像是一個為她人做嫁衣的笑話。
《創造營2020》第一期的節目中也不乏對于女性的固化認知。一開篇的“小蠻腰”破冰游戲里,女生們就開始比誰的腰細,甚至嘲笑著身材略微健壯的訓練生。對于這樣的身材攻擊(body shaming),微胖的女生也不生氣,同樣調侃著自己的身材。
在舞蹈擔當表演完后,導師的評價也耐人尋味。導師黃子韜評價訓練生劉些寧:“不管前面的選手跳的有多好,目前她最適合女團的舞蹈。”有評論認為導師黃子韜像是一個 “昏庸無能的老皇帝在選妃”,看到普通選手就是“你達不到最高標準”,看到漂亮妹妹就是“心動的感覺”。在這樣的固化標準下,創造營的女孩們只能不斷向這些擁有標準偶像外貌的訓練生看齊。
黃子韜評價劉些寧:“不管前面的選手跳的有多好,目前她最適合女團的舞蹈。”
反觀《青春有你2》里,那些訓練有素、符合傳統女團標準的選手卻并未得到最高評價。對SNH48、AKB48以及樂華娛樂女團的初評級中,導師們的評價是:風格一模一樣,沒有個性。
在這檔節目里,“標準女團”的概念被“X女孩”所解構了:能唱能跳能Rap的全能短發女孩劉雨昕用實力收獲了大家的喜愛。當109位訓練生詮釋同一首甜美主題曲的時候,她依舊能跳脫出嚴絲合縫的流水線制作,把自己擅長的popping(震撼舞)元素融合在歌曲里,坦率地詮釋自己中性的形象。
當導師問她為什么穿褲子的時候,她說:“我們這樣的女生,能不能跳女團舞,已經是上個世紀討論的問題了。我就是要做我自己,所以我又換回了褲子。”
走中性路線的劉雨昕在《青你2》收獲了超高人氣。
為何在討論女團定義的道路上,《青你2》和《創造營2020》采取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據貓眼調查,兩年前《創造101》的90后觀眾比例高達52%,男性觀眾占比43%。
這一數據意味著,雖然90后女性是選秀節目的主力軍,年輕的男性觀眾依然對女團選秀給予了很高的關注。《創造營》的101位女性依然符合男權社會的“主流審美”。
在舞蹈擔當的比拼中,男性導師們對外形養眼的選手尤為偏愛。即使專業女團出身的導師宋茜指出“最適合女團”的劉些寧舞蹈卡點不夠準確,四位男導師卻一致認為她更突出,宋茜也只能無奈同意。
相較而言,那些僅僅擁有甜美外表的訓練生在《青春有你2》里走得并不遠。不僅如此,節目組邀請的導師Ella和飛行導師金靖也不是標準意義的女性偶像。某種程度上來說,《青春有你2》像是為新時代女性打造的女團節目,而 《創造營2020》的導師格局和單一的訓練生風格造成了偏向男性審美的局面。
美國社會學家阿莉·霍克希爾德 (Arlie Russell Hochschild)提出的“情感勞動”(emotional labor)概念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偶像工業對觀眾的強大吸引力。該術語指出工作者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必須以某種特定方式管理自己的情緒與表達方式,為同事和/或客戶營造正面體驗。在女團的市場里,訓練生們就必須為了滿足不同的觀眾對于女團的幻想而展現出特定的情緒。
《心靈的整飾:人類情感的商業化》[美]阿莉·拉塞爾·霍克希爾德 著 成伯清 淡衛軍 王佳鵬 譯上海三聯書店 2020年1月
對于男性審美導向性很強的《創造營》來說,甜美的曲風是保命的護身符:Vocal(聲樂)的訓練生們爭先恐后地選擇《喜歡你》這首甜美的歌曲來展現自己的女性魅力,就連擁有煙嗓的酷女孩希林娜依·高也硬著頭皮選擇了這首歌。
而在《青春有你2》的舞臺上,訓練生們不再為了展現自己甜美的一面而競爭。相比較選手形象單一的《創造營》,個人風格鮮明的《青你2》訓練生呈現出了更加多元化的面向,0號的裙裝和洋娃娃的臉蛋不再是免死金牌,實力與勇氣才能讓人脫穎而出。為此,訓練生們會刻意選擇風格多變的作品,比如酷帥的舞蹈擔當劉雨昕會主動挑戰聲樂難度較高的抒情歌曲《想見你》,唱著《有點甜》的冷臉女孩陳玨也因為“反差萌”的笑容被送上熱搜。
對于男性審美導向性很強的《創造營》來說,甜美的曲風是保命的護身符。
為何女性觀眾渴望看見多元化的女性偶像?不可否認的是,當今社會下的年輕女性更加難以被女性刻板印象“洗腦”了。在傳統的電視媒體中,女性通常都被塑造成家庭主婦或者是擁有戀愛腦的美女形象。她們在廣告中被嚴重物化,在影視劇中是男權社會中理想的賢妻良母。可隨著女性意識的覺醒,她們希望顛覆一切對女性的刻板印象。那些沒有完美長相和身材的女孩希望扭轉男權審美所主導的“看臉的時代”。
因此,她們所崇拜的女性偶像形象也發生了改變。當年“王菊現象”的出現也是一場隱形的女性運動,王菊的支持者為她在朋友圈拉票仿佛是一場對男權審美的集體反叛。年輕的女孩們在為訓練生花錢打榜、拉票的同時也在培植自己的夢想,那些被選中的女孩就是她們希望成為的人:《青你2》里真實做自己的“作女孩”虞書欣,長得最不像“女團”的寶藏女孩上官喜愛,亦或是頂著爆炸頭的高學歷女孩張玨。
女性觀眾之所以希望看到更多元化的偶像是因為她們希望普通的,亦或是別樣的自己也能被代表。雖說資本家們將選秀節目控制得徹底,可節目中的熱點人物也多多少少順應了觀眾們對別樣女孩的想象。在主旋律意識增強的近幾年,我們的社會在性別規范和文化符號上略顯單一。當自我意識增強的“后浪們”發現那些沖破固化思維的多樣化女性形象時,她們肯定會備受鼓舞。
中性風在解構“女性氣質”?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青你2》有很多走中性風且人氣爆棚的訓練生。《GQ》曾討論過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作者劉楚楚認為2005年現象級的《超級女聲》讓李宇春、周筆暢這樣的中性化選手火了起來,其原因是同期走女性化路線的優秀選手張含韻、劉惜君背負著大量的污名,諸如“綠茶”(指表面人畜無害,背后善于玩弄感情)這種詞語都被引入到對她們的討論中。相反,像李宇春、尚雯婕這種中性化選手,她們很自然就跟私德話題絕緣了。因為看著像男生,就被默認人格上更接近男性,而自動隔離了女生特有的負面特征。
2005年《超級女聲》讓李宇春、周筆暢這樣的中性風歌手走紅。來源:視覺中國
與之類似的是,《青你2》選手孔雪兒和秦牛正威因為之前和人氣男明星若有似無的戀愛緋聞導致她們未播先火,所得到的負面評價多于正面。即使黑料被澄清,攻擊性的評價仍然層出不窮,似乎擁有姣好臉蛋的女性總會被貼上“綠茶”的標簽。
如今,很多女明星都有意無意往“男友”人設上走以求安定。《光明日報》發表的《飯圈文化的哲學省思》中,作者謝廷玉討論了這一現象。“泥塑”是飯圈文化中的一種特殊現象,廣義上的“泥塑”指放大女藝人的男性氣質或“性別反轉”,可似乎并不是所有女性都可以輕松走上“中性風”的道路。盡管泥塑粉倡導性別價值多元、美學表達多元,但對泥塑對象的普遍口味和要求還是“年輕的美女”,不是任何人都配被“泥塑”的。
當網友們對著郭碧婷、張天愛、戚薇這樣的美女叫“老公”的時候,我們不難發現在“泥塑”的矛盾心態背后,大眾依舊將外貌作為女性重要的評判標準。我們很難看到有粉絲會去泥塑一個長相普通的年長女演員,因為在“年輕美女”的世界里,這些年長的不再能挑起男性性欲的女性是必須被靜音的對象。
在《青你2》中,劉雨昕、林凡、陸柯燃這些模糊性別特征的短發女孩都吃到了“中性風紅利”,人氣不俗。可為何同樣走中性風的上官喜愛,張鈺,王欣宇等人相比之下就沒有那么高的人氣呢?“Vista看天下”評論認為,她們明明也各有各的實力,卻在中性風本身上沒什么讓人關心的欲望,其原因是她們沒有出眾的長相所帶來的魅力加成。
長相出眾的對象才有資格跨越性別范式成為“總攻”,而長相普通的中性化女孩們卻因為長得不像女人被攻擊。微博上不乏對上官喜愛外貌的攻擊:“長相這么大媽也能出道?”說到底,女性依舊是被視覺化的對象,“白幼瘦”的審美依舊將女性評定為三六九等。當長相明麗的女明星因為害怕被攻擊而選擇“泥塑”自己的人設,看似逃離某種性別刻板印象的她們卻同時加深了單一的性別符號。
女性氣質的博弈仍在繼續
上個月,“虞書欣海外人氣”上了微博熱搜,《青你2》在YouTube上也熱度頗高。可不同于國內觀眾,海外觀眾的關注點有所不同,更多的評論是關于節目氛圍和選手個性的,很少有觀眾評價選手外貌和實力。在國內不被看好的上官喜愛在YouTube上圈粉無數,網友評論說她是絕對的“badass woman”(女強人)。還有評論說“虞書欣像是CEO,懂得如何處理人際關系。”
脫離了國內“大媽”“作”標簽的兩位訓練生很快就變成了外國人眼中的“意見領袖”,其實,這和節目組本身的設想也是吻合的。總導演陳剛在接受采訪時就說過希望讓大家看到形形色色的訓練生,各種各樣性格和有趣的靈魂。
在油管上點贊數很高的一句評論是這樣說的:“As you can see, looks don’t define girls’ groups but talent and personality.”(外貌并不能定義一個女團,而是天賦和個性。)在微博上,每一期節目播出后不乏對于選手造型的評論,可外國網友似乎不在乎誰的造型最性感美麗,他們期待看到不同個性的訓練生互動時碰撞出的火花。
上官喜愛(左)與虞書欣(右)
“維多利亞的秘密”品牌的隕落也印證了西方女性對傳統意義上女性性感的叛逃。今年5月,維密母公司L Brands宣布因連續三個季度的虧損,計劃2020年在北美永久關閉250家店鋪。跨域了40多年的歷史,維密一直是男性審美主導的女性品牌。從1995年起,性感0碼尤物的夢幻走秀就是男人們必看的節目,可近幾年的維密口碑大跌,出現銷量危機,更是宣布取消走秀。當別的品牌邀請不同年齡、不同身材的女性來代言時,維密仍然放不下賴以生存的“性感”,最終導致品牌形象的崩塌。
對“性感”有更多元理解的呼聲在中國引起的反應卻更加微妙。近期,維密宣布周冬雨成為大中華區代言人的決定引起了熱烈討論,可試圖給予女性氣質不同解答的周冬雨依舊被男性傳統審美所炮轟,部分評論不乏透露出對周冬雨身材的強烈歧視。“前后不分的選她干嘛?”一位虎撲用戶寫道。周冬雨在拍廣告時坦言“我不是定義上的性感。性感就是最舒服的、不迎合的,自然狀態下流露出來的”。遺憾的是,不少中國網友似乎對這樣顛覆性的解釋并不感冒。
除了姣好的面容和身材,年齡也成為了國內網友評判理想女性偶像的重要維度。《青春有你2》開播前,網友就網暴有離婚史的訓練生,對長相比較成熟的訓練生進行人身攻擊。
《詩經·衛風·碩人》中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對于中國女性美的傳統認知。從古至今,理想的女性形象似乎都是擁有吹彈可破肌膚的少女,但一提到氣場強大的年長女性——比如武則天——就聯想到心機和斗爭。
美國漢學家羅漢(N. Harry Rothschild)指出,這位中國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男性儒家史學家的筆下逐漸成了一個殘酷、淫蕩、非法、無情而又野心勃勃的篡位者形象,且這一形象直至今日也深刻影響著流行文化。
最近,未播先火的《乘風破浪的姐姐》進入了觀眾的視線。寧靜、伊能靜、張雨綺、鐘麗緹等大牌明星一起參加一個女團選拔的節目,節目組更是號稱這是“國內首檔逆齡女團選秀”。網友們對于節目的期待值極高,網絡上不乏這樣的評論:“這節目一播出肯定血雨腥風的,有意思!”“我想看撕逼組。”而最近的一些路透和爆料也很有針對性,都圍繞著姐姐們之間的爭吵展開。
《乘風破浪的姐姐》號稱是“國內首檔逆齡女團選秀”未播先火。
值得思考的是,為何網友們在看到《青你2》訓練生們團結協作時被感動得痛哭流涕,而對于姐姐們的女團秀卻抱著吃瓜的心態?像《聲入人心》這一檔全男性選手的節目播出時,為何沒有觀眾期待男性偶像的爭吵,而是被他們之間惺惺相惜的兄弟情所打動,與此同時中年女性卻被貼上“愛撕逼”的標簽?對熟齡女性的類似固化思維比比皆是。
在國產劇中,中年女明星出演的角色基本都是被婚姻和家庭束縛的母親、惡婆婆、狠毒的皇后。而在好萊塢,盡管新生代演員也在崛起,中年女星依然統治著好萊塢,甚至一些沉寂已久的女星,也能憑借優秀作品迅速“翻身”。演員陶虹曾將之解釋為亞洲文化大多是偏少女的審美,因此“女演員到了一定年齡,能找來的比較有得演的角色會少之又少”。在“美幼瘦”的社會審美下,中國女性偶像如何打破這個怪圈?
在審美標準快速更迭的行業,公眾對于女性外形的理解和定義是否還會保持穩定?這些“X女孩”是否真的能為當下女性帶來一場審美運動?我們期待在這個嚴絲合縫的工業化偶像時代看到一個獨特的靈魂,也期待時代的選擇會給我們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