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綠皮書在美國反響如何?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綠皮書》這部電影在美國取得了空前的反響,相關權威媒體,自媒體爭相報道,解析。以至于影響傳播到了全世界各地,贏得各過各的影迷的追看,足見它的成功。
一般取得比較成功成績的電影,很多都是取自真人真事的改編,《綠皮書》也不例外,兩位故事主角2013年才剛去世。鋼琴演奏家Shirley為了改變人心,一路南下,即使在白宮表演過兩次,也受白人邀請表演,但事實就是在被尊崇的同時因膚色也在被排擠,“有才華還不夠,唯有勇氣才能改變人心”,這條路還很長又極其艱難,而在現實中 Don Shirley 和 Tony Lip 在南方的巡演長達2個月,所遭遇到的危險也遠比電影中呈現的多得多。
電影高潮在Shirley和Tony雪中車上的那一次爆發,也是整部電影中唐唯一的一次失控,“我不夠黑,不夠白,也不夠男人,那么,我到底是誰?”受盡歧視忍下了,但內心的孤獨卻無處排解,影片從群體排斥直抵個人的孤獨感,每個人看到這里大概都會聯想到自己的種種。世界上孤獨的人都害怕邁出第一步氣,愿你擁有勇氣。
《綠皮書》的定位是喜劇劇情片,所以主題沉重中還有許多輕松幽默,一路上看維果·莫騰森和馬赫沙拉·阿里互懟貧嘴,在綠色復古汽車上,在美國美麗的南方風景中…… 一個活得像黑人的白人,一個活得像白人的黑人,比膚色更嚴苛的是階級。金錢,教養,藝術熏陶,口音,儀態,你克服了所有一切,卻克服不了膚色。你可以為上流社會演奏,享受掌聲和白宮,卻必須在雜物間更衣,在樹叢中如廁,在黑人中吃飯。為什么要去自取其辱?因為他想去了解他的同胞所真正經歷的,去承受他不應該卻本來會承受的,這從北部向南部的旅程,是一個小型的耶穌受難路。最觸動我的,一個有尊嚴的人在被羞辱的時候,怎么保持尊嚴。看著對方,背脊挺直,輕輕的說,I see ,就夠了。
《綠皮書》里有句話:“這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恰巧我們成為了朋友,這不是緣分,是因為我們本就應該是朋友。”
這句話的反面可以理解成,這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如果我們在和某個人相處的過程中,總感到尷尬、厭倦、局促不安,總想攀比、逞強、掩飾自己,說明從一開始就不應該把這個人定義成朋友。
朋友是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我們在彼此面前都摘下面具,舒服自在地做想做的事說想說的話,不會因為一點小問題就心生芥蒂。
在美國在全世界每個人都需要朋友,需要勇氣,需要溫暖,需要突破自己的力量,需要愛,影片表達出來的感動,鼓舞人的勇氣,就是美國這個資本社會大部分人所缺少的,所以這也是它取得巨大反響的原因。
該片獲得了奧斯卡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沒看的朋友強烈推薦去觀看,個人認為接近完美,當然節奏比較快,可以多看兩遍,選每個人都有突破自己的勇氣,相信自己,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極致,上班就認真工作,笑就盡情大笑,不枉此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