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推薦山東美食?
《舌尖3》推薦山東美食比重比起《舌尖1》、《舌尖2》都要多一些,這能能是山東菜的厚重文化底蘊,悠久的歷史更適合《舌尖3》的定位吧。山東為中國古文化發祥地之一。吏傳“舜耕歷山,漁雷澤”,均在山東境地。三皇五帝時代的宿沙氏“煮海為鹽”,也是在山東沿海。這一時期很多典籍中都記載著許多有關山東的烹飪和飲食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出土的灰陶、紅陶、黑陶、蛋殼陶等飲食器皿,反映了早在新石器時代山東地區的飲食烹飪文明程度很高。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管子、孟子論飲食的名言,齊國的烹調高手易牙,因擅長烹制美味佳肴而獲寵于齊桓公,并以“善和五味”列入史冊,表明山東飲食烹飪理論和實踐居于全國領先地位。此外《論語·鄉黨》中提倡的“食而,魚餒肉敗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等飲食戒律和烹飪要求,對山東風味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
魯菜用料廣泛,選料精細。其地處黃河下游,北臨渤海,東臨黃海,海產資源豐富,海味珍品較多,如鮑魚、對蝦、海參、魚翅、干貝、加吉魚等。山東的瓜果蔬菜品種多,糧食產量高,豐富的物產為烹飪各種食品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選料高至山珍海味,低涉瓜果蔬菜,用料廣便可能選料精細。
魯菜的口味極重純正醇濃,咸、鮮、酸、甜、辣各味皆有,很少有復合味。咸味,用鹽十分講究,通常將鹽加清水溶化凈化后再入菜,特別擅長使用甜面醬、豆瓣醬、蝦醬、魚醬、醬油、豆豉等,不但調咸味,也增加其鮮、香味。鮮味,多用鮮湯調之。湯為百鮮之母,山東風味善于制湯、用湯,用制好的清湯、奶湯加入山珍海味鮮蔬雜貨中,淡者提鮮,腥者增鮮,豐富菜品鮮味。山東的清湯、奶湯全國有名,早在北魏時,《齊民要術》已記載山東等地用湯做調味品入烹以增加鮮味,如名肴清湯鮑魚、奶湯魚肚、奶湯全家福等。酸味,通常將醋加糖和香料后使用,使其柔和鮮香。甜味,將糖熬過后再使用,使其甜味純正。辣味,重于蔥、蒜的應用,以蔥椒紹酒、蔥油、蔥椒泥等調和,尤善于用蔥香調味。各種調味品的使用,使山東風味具有清、香、鮮等特色。
魯菜刀法多樣,烹調方法講究。善烹海鮮,講究刀法,如偏口魚的制作,廚師運用各種刀法可制出魚丁、魚片、魚塊、魚丸等形狀的多種菜肴。烹調方法以炒、炸、烹、包、烤、爆、等為多,尤其“爆”可堪稱一絕。“爆”有油爆、湯爆、火爆、醬爆、蔥爆、芫爆等。這種方法成菜速度快,不僅可保持原料內的營養素,而且使菜肴最好地呈現鮮嫩香脆、清淡爽口的本色,如油爆雙脆、爆雞肫、油爆海螺等。除爆有名外,還有熏、燒、炸、蒸等法亦精,多種多樣的烹調方法制作的肴饌具有鮮、香、脆、嫩等風味特色。
魯菜的另一大特點是面食品種極多。小麥、玉米、甘薯、黃豆、高粱、小米、栗子均可制成風味各異的面食、點心和小吃。蒸、煮制品豐富多彩,地方風味濃郁,如寬心面、麻汁面、高樁饅頭、棗糕等。
魯菜適應性強,南北皆宜,無論菜肴還是面食點心,都呈現出宏偉粗獷的烹飪藝術風格。
其實一直糾結孔府菜算不算大魯菜里面,孔府菜作為官府菜的代表,對飲食文化的意義可不能小覷。它生長于魯菜的土壤上,是在魯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它又給魯菜以積極的影響,促使魯菜精益求精。
代表品種有糖醋黃河鯉魚、油爆雙脆、九轉大腸、鍋燒肘子、雙色魷魚、魚米油菜心、扒二白、鍋塌豆腐、琉璃蘋果、清蒸龍骨大蝦、木樨蜆子、扒原殼鮑魚、四味大蝦、油燜大蝦、嫦大蝦、鹽水大蝦、蔥燒海參、奶湯魚翅、紅燒海螺、雪麗大蟹、一品鍋、帶子上朝、一卵孵雙鳳、神仙鴨子、懷抱鯉、詩禮銀杏、油發豆莛、燒秦皇魚骨等等。
歡迎大家關注:靠譜吃貨https://www.toutiao.com/c/user/4727232771/#mid=4727232771靠譜吃貨:餐飲營銷策劃,旅游、酒店體驗,美食自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