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見馮鞏郭冬臨潘長江小品馬上換臺?
馬上就要過年了,春節聯歡晚會也很快要和大家見面了。每年的春晚都是大家特別期待的一件事,一家人看著春晚等著12點放鞭炮,幾乎是每個家庭都在做的。所以每年春晚有什么樣的節目就是大家最期盼和最關心的事情了。對于我來說,語言類節目一直都是我的最愛。
說起語言類節目大家馬上就會想到趙本山,宋丹丹,馮鞏,郭冬臨,蔡明,潘長江等眾多小品演員,以前的春晚幾乎每年都會有他們的節目出現,大家好像都看不夠,就愿意看小品。尤其是本山大叔,只要有他的小品一般都是壓軸,而且似乎大家也都期盼著他的節目。
因為本山大叔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快樂,同時他每年的小品總會出現幾個流行詞,讓人津津樂道,可以說以前的本山大叔就是春晚的代名詞。比如《昨天、今天、明天》中的白云和黑土;《賣拐》中賣拐,賣拐,拐賣;《不差錢》中的不差錢。每年春晚結束,這些都變成當年的流行詞在網上迅速傳播。
只是后來本山大叔由于身體健康的原因暫時退出了春晚的舞臺,而馮鞏,郭冬臨,蔡明,潘長江等人依然活躍在春晚的舞臺上。但是最近幾年慢慢地觀眾好像對他們有些疲憊了,網上不時的有網友提出為什么不給新人們一些機會呢?我覺得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方面每年在春晚舞臺上出現,慢慢地大家就會容易出現視覺疲勞,沒有了新鮮感。而且當你第一個作品比較好的時候,大家就容易對你的期望值增高,也就是會對你要求越來越高。一旦這次作品超不過上次,即使你的這次作品也不錯,大家就會覺得不好。就像一個電視劇演員,一直演一類角色,如果演技沒有進步那就是退步了。
另一方面社會在不停地變化,人們欣賞事物的眼光也在發生變化。作為老一輩的小品演員畢竟他們的年齡在那放著,他們接受新生事物肯定會比較慢,也不能很好的掌握現在市場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他們的作品大家就會覺得笑點不高,沒啥意思。比如大家就指出來了潘長江的小品一直在說身高的問題,馮鞏每年的我想死你們了,郭冬臨每年的好人郭哥……似乎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就沒有什么吸引力了。
再說一下最近幾年出現的黑馬沈騰,近幾年沈騰開始頻繁出現在春晚的舞臺上,他的表演風格也慢慢地被大家所接受。比如《今天的幸福》《投其所好》《扶不扶》《一個女婿半個兒》等作品都是非常不錯的,可以說最近幾年的沈騰在喜劇方面的人氣還是很高的。他的電影《夏洛特煩惱》和《驢得水》不僅票房高,而且口碑也是不錯的,以至于出現麻花團隊的節目必是精品的說法。
其實馮鞏,郭冬臨,潘長江,蔡明等小品演員都曾經給我們帶來過快樂,也是我們過去的時光的一部分,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視機前的觀眾們的要求和欣賞標準也在發生變化,并不存在誰的作品好,誰的作品不好。我相信多年以后,我們一定會懷念他們的,他們也必將在春晚的歷史上留下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