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熟女精品熟女A片视频小说,日本av网,小鲜肉男男GAY做受XXX网站

你知道哪些民國逸事

錢瀠龍2年前16瀏覽0評論

你知道哪些民國逸事?

逸事者皆前史所遺,后人所記,求諸異說,為益實多。——劉知幾《史通·雜述》

1

俞樾

俞樾、俞陛云、俞平伯,俞家三代皆為大師。俞樾會試考試,試卷中有一句詩“花落春仍在”,被曾國藩賞識,得以中試。此后,俞樾就將他的書齋名為“春在堂”。“花落”,意為西學傳來,國學不盛;“春仍在”,意為中學為體。 俞樾與李鴻章同為曾國藩的門生,兩人所走的道路卻大相徑庭。李鴻章一心從政,官至宰相,位極人臣。俞樾埋頭文字,“學究天人際,名垂宇宙間”。

曾國藩評價他的兩位高足,曾坦率地說,他不喜歡李鴻章那樣醉心于爬官,也不愿意像俞樾那樣專攻學術。

但俞樾倒是自得其樂,他的著名自挽聯云:生無補乎時,死無關乎數。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書,流布四方,是亦足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蕩蕩,數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懷一笑,吾其歸歟! 俞樾與曾孫俞平伯在杭州西湖靈隱寺冷泉亭,懸有一聯:“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一日,俞樾與夫人游靈隱,小坐亭上,共讀此聯。夫人道:“此聯問得有趣,請作答語。”

俞樾應聲而答:“泉自有時冷起,峰從無處飛來。”夫人道:“不如改為:泉自冷時冷起,峰從飛處飛來。”言畢,夫妻相與大笑。

數日后,次女來,俞樾要她試為冷泉亭舊聯作答。女兒沉思良久,笑道:”可答為:泉自禹時冷起,峰從項處飛來。“

俞樾驚問:”‘項’字何指?”女兒道:“不是項羽將此山拔起,安得飛來?” 2

王闿運 王闿運長期從事教育,先后執教成都尊經學院、長沙思賢講舍、衡陽船山書院和南昌江西大學堂,加上家中私授的弟子,學生達數千人,其中名弟子楊銳、劉光弟、廖平、宋育仁、楊度、齊白石等都卓有成就。 福州詩評家陳衍刻薄,曾對清末民初人物作過一番品評。錢鍾書將這些評論記錄下來,名為《石語》。其中,尤為陳衍所津津樂道的,是湘潭王闿運逝世后,上海某報刊出的惡作劇式挽聯:學富文中子,形同武大郎。可見,王闿運的確長得難看。 王闿運做客兩江總督府,曾國藩聽他暢論天下大勢。王闿運認為平定太平天國后,曾氏應利用此時天下重望,麾軍北上,推翻滿清。曾國藩聞此,一語不發,徑直端茶送客。后來,收拾桌椅的下人發現,滿桌都是曾大帥用手指蘸著茶水寫下的“妄人”二字。 王闿運80歲,應袁世凱之邀,出任國史館館長。進京途經武漢,段祺瑞來訪,請求指點。王說:“世上最容易的就是做官,一個人若官都做不好,那就一無是處。過去我年富力強,有許多大事要我去做,現在我老了,無用了,便只好去做官。” 3

林紓 林紓任教北大,有一門在下午兩三點鐘,是人一天精神最不好的時刻。某日,當看到底下學生又開始昏昏欲睡,林紓把課本一合說:“現在為大家講個故事。”學生一聽精神振奮,只聽他說:“有個風流和尚,某日走經一座橋,見一位美女,姍姍而來》”學生此時已集中精神要聽下去,林紓卻突然不講了,學生不干,請他繼續。他說:“沒什么,一個向東,一個向西,走了。”學生的睡意,也被他驅走了。 林紓翻譯《茶花女》,實出偶然。1897年,林紓46歲,其夫人劉氏去世,郁郁寡歡時,適逢友人王壽昌由法歸來。

王精通法語,勸之合譯法國小仲馬《茶花女遺事》以解愁緒。但林不識外文,遂由王壽昌口述,林筆錄之。

林憑藉他深厚的古文功底,以文言意譯,文筆流暢而優美。每每口述者甫畢,其譯文亦竟,不加改動潤色而完美如獨創。此為中國翻譯的第一部外國小說,譯書一出,洛陽紙貴。 林紓的書房里,左右放著兩張桌子。右邊一張普通的桌子,是寫作和翻譯用的。他坐著寫作或翻譯,累了,就到高桌子旁邊站著繪畫。繪畫站累了,又回到矮桌邊寫作或譯書,以此調劑精神。

4

辜鴻銘 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句話,給年輕的辜鴻銘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進一步悟到:精神的洗禮,品德的修煉,思想的改造,無一不如此。他決意廢舊圖新,追求中國精神,并使之完美。

于是,借用“湯之盤銘”的話,給自己取字鴻銘。鴻者,大也。商湯王在盆上刻寫警語,辜鴻銘將之放大,刻在心中,使之成為座右銘。 辜鴻銘以其出色的智慧和外交才華,協助張之洞創辦名聞全球的漢陽鐵廠和兵工廠等洋務,為湖北新政立下汗馬功勞。張之洞嘗與左右說:“辜先生經綸滿腹,是真正的杰出之才。” 辜鴻銘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得了13個博士學位,學貫中西。林語堂曾評價他說:“辜作洋文、講儒道,聳動一時,辜亦一怪杰矣。其曠達自喜,睥睨中外,誠近于狂。然能言顧其行,潦倒以終世,較之奴顏婢膝以事權貴者,不亦有人畜之別乎?” 凌叔華在《愛山廬夢影》中回憶,辜鴻銘晚年居于北京,常去她家做客。有天忽然對她父親說,想刻一個圖章,印上他一生的履歷:“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 5

康有為 康有為在《自傳》中說,六歲時,家人出對子“柳成絮”相試,他應聲答以“魚化龍”。在場的客人很驚訝,贊譽此子定非池中之物,遂賞以紙筆。 康有為批評清人普遍認可的“識字—通經—達道”治學方法,稱其為“磨磚作鏡”、“蒸沙而欲成飯”。康氏主張先從古圣賢心志入手,讀通微言大義,然后再談具體的考據問題。 1890年春,在同學陳千秋的引薦下,年僅18歲的梁啟超前來拜訪33歲的康有為。此時,梁啟超剛在廣東鄉試中考取第八名舉人,康有為則科舉考試不順,不過是一名監生。

按當時的科舉習慣,梁啟超中舉在先,應是康有為的“前輩”,所以梁啟超有些沾沾自喜。二人見面之后,聊了好幾個時辰。梁啟超后來追憶這段往事時說,康有為以“大海潮音,作獅子吼”,當頭棒喝之后,使他一時不知所措,以前所學的不過是應付科舉考試的敲門磚而已,根本不是什么學問,于是拜康有為為師。

6

陳黻宸

陳黼宸,是北大講授中國哲學史的第一人。 在北大,他不但講中國哲學史,還在中國歷史門講中國通史。他講的是溫州話,無人聽得懂。于是他就以筆代口,先把講稿印出來。

上課時候,他登上講壇,一言不發,就用粉筆在黑板上寫,寫得非常快,學生們抄都來不及。下課鈴一響,他把粉筆一扔就走了。

妙在他寫的跟講義上所寫的,雖然大意相同,但是各成一套,不重復,而且在下課鈴響的時候,他恰好寫到一個段落。最難得的是,他有一番誠摯之意,溢于顏色,學生感到,他雖然不說話,卻是誠心誠意為學生講課,真像《莊子》說的:”目擊而道存矣。”說話倒成了多余的。7

蔡元培 蔡元培字寫得不好,很多人都知道。在《石屋續瀋》(瀋,讀作“審”)中,寫過這樣一件事:其入翰林也,試者得其卷大喜,評其文盛稱之,而于其書法則曰:”牛鬼蛇神。“ 辜鴻銘曾對羅家倫說:”現在中國只有兩個好人,一個是蔡元培先生,一個是我。因為蔡先生點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就去革命,到現在還是革命。我呢?自從跟張文襄(之洞)做了前清的官之后,到現在還是保皇。” 蔡元培說明讀書方法的重要時,對學生說,呂洞賓用手指點石成金送給窮人,但這窮人不要。問他為什么不要金子,他說要呂洞賓的指頭,因為可點無數金子。這種想法從道德上來說,固然要不得;但就求學而言,卻是最不可少的。 蔡元培書房中掛有自己畫像,上面題有:“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亦不知老之將至。”在書桌上放有自己寫的“學不厭,教不倦”數字。 8

章太炎

章炳麟,字枚叔,號太炎。 許壽裳先生的《章炳麟》中,認為章太炎“是革命元勛,同時是國學大師”;而在國學大師方面,將他在語言文字學方面的貢獻,列于首位。許壽裳說:“章先生對于語言文字學上的貢獻,洵可謂集一代的大成。”章太炎被袁世凱囚禁,不少人想去營救他。有個人轉求袁世凱最親信的張秘書,說:“袁總統手中握有精兵十萬,還怕一個書生不成?干脆就把太炎先生放了吧!”張秘書聽罷,瞪大眼睛說:“這可不行!太炎的文筆,可橫掃千軍,也是可怕的東西!” 囚禁的章太炎,在桌子上書上“袁世凱”名字,每日擊打數次,以泄心中之憤。1915年,章太炎書“明年祖龍死”,而袁世凱恰恰也就是1916年死掉的。 章太炎在成都時,有一客敘述之貧,請求他向四川當局推薦。章太炎聽了勃然大怒說:“你一貧已至此,若至窮時又將如何?”在座的趙熙以為是章的舊友,為打圓場,就說:“貧與窮亦有異乎?”章太炎說:“異甚,所謂貧者,以其貝(古人以貝為錢)分之于人,而己身尚不致一無所有;若窮則棄家而無有,孑然一身,藏身穴內,安能與貧并論乎?”后來,趙熙對他人說:“我讀書數十年,今日方才懂得貧窮兩字字義啊!” 9

梁啟超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梁漱溟在《紀念梁任公先生》中說:蔡元培先生好比宋高祖,他不必要自己東征西討,卻能收合一批英雄,以圖大事;梁任公無論治學和行文,正如韓信將兵,多多益善,自己沖鋒陷陣,所向無情。 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啟迪了好幾代人。梁啟超說:“戰士死于沙場,學者死于講座。”先生自認:“學問興味、政治興味都甚濃。兩樣比較,學問興味更為濃些。”由于時勢變遷,前期著述只求覺世,以政治論學,變法圖強為其宗旨;后期著述意在傳世,以人格修養為其歸宿。

康、梁神離貌也不合時,康有為曾訪周善培,問周:”我真佩服你,言必稱趙先生(指趙熙)。你為什么那樣服從趙先生呢?“

周知南海恨任公不服從他,就答復說:”趙先生只同我講學問,學問的道理是方的,我無法違背他,只有服從他;你同任公變法以前也是講學問的,變法以后,就專講政治,政治的道理是圓的,你有你的辦法,他有他的辦法,自然他對你就從有違。還有一個重點:我做官是做的我的官,不是替趙先生做官。我做了六年官,趙先生從來未向我要過一個錢、薦過一個人。你對任公是否如此,請你反省一下。”康有為聽了,很不滿意。 10

張伯苓

南開是私立學校,經費需向社會各界募捐,有學生提出:“我們不要官僚軍閥、土豪劣紳的臭錢!”張伯苓說:“美麗的鮮花,不妨是由糞水澆出來的!” 張伯苓鼓勵學生苦干,但又怕年輕人急于求成反而壞事,他以燉肉為例說:“燉肉要慢火,長燉,不能性急,肉自然又爛又好吃。若心急,一會兒揭開看看,一會兒揭開看看,這鍋肉是燉不好的。” 1929年,南開女中部第一屆學生畢業,張伯苓的講話既幽默又深刻。他說:“你們將來結婚,相夫教子,要襄助丈夫為公為國,不要要求丈夫升官發財。男人升官發財以后,第一個看不順眼的就是你這個元配夫人!” 張伯苓常講:“人可以霉運,但不可有霉相!越是倒霉,越要面凈發理,衣整鞋潔,讓人一看就有清新、明爽、舒服的感覺,霉運很快就可以好轉。”他還編了句順口溜:“勤梳頭勤洗臉,就是倒霉也不顯!” 張伯苓特別注重儀表,他信奉這樣的理念: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南開有四十字鏡箴:“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