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的商機風口在哪里?
魚爪虛擬資產交易:
互聯網+、風口、生態……無數熱門概念裹挾著懷揣夢想的年輕人,義無反顧地投身互聯網創業的洪流。
就在2016年,網紅經濟爆發,中國一下子冒出幾百家直播平臺,儼然成了最大的風口;網約車、共享單車、團購等領域都呈現出群雄爭霸的局面;熱熱鬧鬧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也剛剛在烏鎮落幕。
可當寒冬到來時,靠資本堆出的虛假繁榮急速降溫,昔日瘋狂的創業者可能只是在泡沫里裸泳。
互聯網創業到底是機會越來越多呢?還是寒冬已至?似乎該做的都已經做過了,霧霾這么大,創業者們都迷惑了。
互聯網創業機會越來越多
【互聯網創業者張浚】:“合并”和“擁擠”是互聯網行業的兩個名詞。滴滴和Uber合并了,58和趕集合并了,美團和點評合并了……一旦某個領域得到初步驗證還算靠譜,資本就會瘋了一般地涌入,唯恐被落下。于是共享單車領域,從摩拜、ofo、永安的三國大戰,到小鳴、騎唄、優拜以及近期巨額融資的野獸騎行團隊做的小藍單車……轉眼之間千車大戰一觸即發。
【金沙江創投基金合伙人朱嘯虎】:互聯網創業的機會是越來越多了,而不是越來越少了。
【北京科技園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瑩輝】:美國硅谷和中國北京中關村是全球互聯網創新創業最火熱、最成功的兩個地標,孵化出的獨角獸企業已經占到全球的一半,特別是在互聯網領域的創新優勢更是遙遙領 先,根本原因就是這兩個地方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創造了國際領先的互聯網創業速度,加速了互聯網企業成長。
【美團點評CEO王興】:互聯網在中國發展了近20年,已經到了一個拐點。中國人口是13.6億,但網民數已經接近7億。當網民數到一半的時候,市場光靠廣度和用戶數已經不能再實現翻番了,但不代表沒有增長的空間,而是說接下來互聯網的增長,要從廣度,即純粹用戶量的增長,轉變為從深度,即為單個用戶提供更全面、更深入服務的增長。
互聯網寒冬已經來了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電商這個詞已經過時了,未來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時代。
【百度CEO李彥宏】:移動互聯網市場已進入平穩發展階段,沒有可能再出現獨角獸。
【51信用卡管家創始人孫海濤】:前兩年電商和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創業項目非常火爆,而今年在資本市場遭受了空前的冷遇,感覺整個世界一下子就安靜了。
【科幻星系團隊創建人康斯坦丁】: 2015年的中關村創業大街,一杯咖啡潑到兩個人,一個是CEO,一個是創始人。但是進入2016年,行業內外不少人都在感嘆,寒潮要來了。
【神奇百貨CEO、95后創業者王凱歆】:現在經濟下行,融資環境本來就不太樂觀,大多數公司都在進行裁員,控制企業現金流。并且據我所知,甚至有些公司都來不及裁員就已經面臨倒閉和工資無法發出的困境。今年下半年裁員的公司會更多,如何先存活下來,會是所有初創公司思考的問題。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我覺得移動互聯網暫時過了高峰,但更多的連接,更多的數據,更強的處理能力之后,應該還有機會。信息技術還在繼續展開之中。可能會有短的沉寂期,就是從市場滲透率的角度上來講,我覺得上半場可能已經結束。
BAT時代的創業者
不管看好還是看衰互聯網創業,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創業的上半場已過。面對BAT已經形成的相對壟斷的市場,新入場的創業者獲得成功的幾率已經大大減少。
【康斯坦丁】:全體系化、高壟斷性的巨頭集團已經牢牢把控住了互聯網各個可能突破的風口。如果以創業團隊最終突圍成功,分得巨頭占有的蛋糕為成功標準得話,那么國內的創業者們幾乎注定了失敗。出行、社交、購物、支付、旅游,幾乎每一個高頻消費領域都被具有BAT色彩的寡頭所把持。如果創業者在某一領域與巨頭重疊,做出了所謂“小而美”的企業的話,會在第一時間吸引到巨頭的注意。最后的下場,無外乎在資源傾斜嚴重的競爭中“死亡”或者被收入羽下,成為其戰略布局的補充。這個時代真正蓬勃發展的,還是BAT。
【東方富海創始合伙人陳瑋】: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To C互聯網增長的紅利正在枯竭。
消費級互聯網領域競爭已經成為一片紅海。從行業角度看,資本大量進入提高了競爭門檻,C端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競爭局面,BAT等巨頭把持著流量入口,各個細分領域也加速了結盟的步伐。因此,C端市場的投資難度正在加大,投資吸引力逐漸下降。
【“滴滴打車”創始人程維】:互聯網早期的比賽規則跟現在有很大不同。之前的競爭有點像拉力賽,大家80邁的速度開三天,現在有點像F1,用200邁的速度直接決勝負了。而且資本非常推波助瀾,使得這種競爭就像F1賽道里面的直道競速賽,就一個直道。油門踩得狠,技術跟不上,團隊跟不上,組織跟不上,資金跟不上,那你就不行了。
【自媒體人吳曉波】:風險投資模式如同一個加速器,讓互聯網產業的競爭迭代變得更加慘烈。開心網也是一個現象級泡沫,這個由上海一家大學生創業公司開發成功的網站創下活躍用戶增長最快的互聯網紀錄,但是很快就被騰 訊奪去了所有的勢能。臉萌是又一個很典型的現象級泡沫,可是僅僅幾個月后,就歸于平淡。它的起落證明了一個互聯網規則:在一個大型的社交環境中,所有工具性插件的紅利都將歸屬于平臺。
從砸錢到精打細算
瘋狂砸錢、用海量資本堆積出虛假繁榮是互聯網創業上半場的顯著特征。但隨著資本寒冬的到來,燒錢已經越來越不可持續。
【東方富海創始合伙人陳瑋】:就國內來說,投資人也因為資本寒冬變得很惜投。過去創業者尤其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創造的很多所謂奇跡、商業模式受到了很大質疑,他們盲目燒錢擴張、產品偽需求、把刷單當訂單,只會加速死亡,創業的核心競爭力最后只剩下融資能力的比拼。
【愛撲網絡CFO鄧可】:通過補貼快速獲得用戶,已經深入創業者和投資人的靈魂。在中國,沒有比給錢更好的方法了。大約從2011年起,大型的面向消費者的創業項目,一開始都要補貼,也就意味著毛利都是負的。所以P2P拓展業務靠返利,外賣業務靠減免,各類上門服務靠優惠。
【張浚】:一味砸錢補貼的時代已經過去,要想死的快,只要砸錢快,新的時代首要的問題是精打細算活下去。
【吳曉波】:小米和華為則是中國新創新的代表,前者用絢麗的互聯網思維給中國的傳統制造業者們上了生動的一課,一度成為標桿式的典范;后者則厚積薄發,依靠偏執的技術研發能力和狼性戰略,后來居上,與蘋果和三星分食高端手機市場。
相比小米頹勢已現,長期精耕細作、研發技術的華為正在悄悄崛起。在互聯網企業絢爛美好的圖景背后,傳統的技術創新、投資和利潤控制、企業運營和管理等才是其成功的真正支撐。
下半場的風口在哪里?
既然上半場已經過去,那互聯網的未來在哪里呢?
【王興】:下半場可能有三個大的增長點。一個是真正的硬科技,比如人工智能、VR、AR;那另一條路是跟傳統產業的全面深度結合;第三條路就是海外市場,因為還有更多未開墾的,沒到像中國這樣過半飽和的地方。
【張一鳴】:對于下半場,我覺得未來技術蠻有機會扮演一個重要的生產要素。短期來看,品牌、渠道是重要要素,但長期還是取決于技術。
東方富海創始合伙人陳瑋:在互聯網的下半場,要回歸技術核心,抓住技術成本垂直下降帶來的巨大創業機遇,人工智能(AI)、物聯網等新技術成本快速下降,即將進入商業化初期的階段。
【李彥宏】:未來的機會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將為醫療、物流、客服、翻譯等行業帶來令人興奮的可能性。
【騰 訊CEO馬化騰】:人工智能目前的基礎設施還差得遠,云端的整合和創新才是機會所在。
【58集團CEO 姚勁波】:移動互聯網作為一個工具、平臺的創新可能接近尾聲了,但是移動互聯網與生活各個方面的結合才剛剛開始。各種配套技術的成熟和中國第三產業的發展潛力將使得移動互聯網+生活服務會在下一個10年發生巨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