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不算第二職業?
我個人認為教師做自媒體不算第二職業,理由如下:
一、從職業的定義看職業,即個人所從事的服務于社會并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根據中國職業規劃師協會規定,職業包括十個方向,細化分類有90多個常見職業。常見的職業類型中沒有自媒體這一職業,因此,多媒體頂多是自由職業(意即沒有固定職業)。
再說,從人社部等三部門發布的18個新職業看,里面也不包括新媒體這一職業。
18個新職業
因此,教師做自媒體只能算是業余愛好,就像有些老師課余喜歡釣魚、打牌、健身一樣,做自媒體的老師只是課余喜歡“碼字”而已。
我從今年3月12日起,開始嘗試寫“頭條”。百粉之后,每天只有幾分幾毛的收益,很明顯不能作為我“主要生活來源”,我寫“頭條”,純屬愛好,與職業無關,何來第二職業之說?
二、從教師職業特征看《禮記·學記》中有言:“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這句話闡明了教與學的關系,老師只有通過“學”才有可能“教”好。
教育家也曾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桶水。”在我看來,如果教師的那桶水不更新的話,會成為死水。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還要有長流水,要有長流水就要不斷持續學習。如果教師自己都不愿學習,沒有學習新知識的熱情,而一味地要求學生好好學習,這樣的要求無疑是蒼白的,沒有說服力的。
師生互動
教師做自媒體,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在學習新知識,大到國際時政,小到身邊瑣事,大事小事事事關心。這樣可以掌握最新時事,了解學科前沿,學習同行先進教法,從而矯正自己的教學方向,以自己之所學,提高課堂效果,何樂而不為?
由上可知,教師做自媒體,旨歸于教學,為學生服務,何來第二職業之謂?
三、從學科特點看就語文學科而言,學界一直強調“大語文觀”。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而語文教師通過做自媒體,拓寬了語文的外延,從而能游刃有余地駕馭課堂。
1.開闊視野,了解學生心中之所想。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學習知識外,課外主要通過手機獲取資訊,雖然是碎片化閱讀,但總比不閱讀要好。這些信息良莠不齊,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例如最近電視劇《小舍得》的熱播,出現了“雞娃”這一新詞,如果老師根本不明白,“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之昭昭?”我在課堂上與學生探討“雞娃”,這樣就無形中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之明白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開闊視野
2.拓展思路,教給學生手中之所需。自媒體寫作,不同于傳統的作文寫作,首要考慮的是受眾,尤其是開頭要能吸引人。而最近三年全國卷I的作文題,強調的是情境任務型作文的寫作,要想作文能夠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這和自媒體的要求很相仿。因此在作文教學上,我以自己做自媒體的經驗,引導學生寫好作文,教給學生手中之所需,何樂而不“用”?
拓展思路
就語文教師而言,在教學之余,通過做自媒體,強化“內功”,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又何來第二職業之所稱。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包括做自媒體),才有可能站在學科的最前沿,教給學生鮮活的知識和實用的應試技巧,通過點燃學生的思想,使之成為一個心懷敬畏,不丟信仰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