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相關有用的書籍有什么推薦?
1. 榮格的《心理類型》:榮格跟弗洛伊德“分手”之后,沉淀了好幾年,思考為什么人與人之間差距如此之大?為什么有的時候“雞同鴨講”,相互之間完全不能理解對方?榮格發現,原來每個人的人格類型是不一樣的,我們既是這個世界上普通的一個人,而又是如此與眾不同的個體。學習人格類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2. 《天生情人十六種》:這本書呢,是基于MBTI測試的一本書,MBTI測試不僅可以跟我們的職業生涯規劃聯系在一起,擇偶的時候,也是可以起到作用的噢,幫助你尋找最佳戀人。
3.《欣賞你的大腦》:絕對的良心之作啊,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岳曉東博士,也就是《登天的感覺》的作者啦,是心理學向腦科學發展的一個里程碑。里面的內容深入淺出,幫你更全面、立體的了解大腦。比如:你知道為什么青少年的情緒難以控制嗎?那是因為,這個時期青少年的腦發育也在一個劇烈變化的時期,掌管情緒的前額葉還沒有完全發育好,因此情緒容易起伏、易怒,且難以控制。
4.《心靈游戲》:畢淑敏老師的經典之作。里面的游戲都非常經典,適合夜深人靜的時候,幫助你認真的探索自己。其中有個生命線的游戲,我做過好幾次,每次都印象深刻---你心我心原本白紙,形形色色的人在上面涂抹過痕跡,紙變得斑駁蕪雜。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無論你為自己設置的結尾是多么遙遠,總有一個盡頭。當一個人很年輕的時候,就知道我們的生命有結束的那一天,我覺得這是一件幸事。青春是可以稍微揮霍一下的,但要有一個限度。你可以揮霍早春,但不可以揮霍夏天。如果你忘記在春天播種,過了節氣,收獲的谷粒就無法飽滿。 生命線不是掌握在別人手里,它只有一個主人,就是你自己。無論你的生命線是長是短,每一筆都由你來涂畫。
5.《精神問題有什么可笑的》:這本書真的是簡單易讀,風趣幽默。有研究表明,全世界每4個人中,就有1個在人生中某個階段飽受心理和情緒問題的困擾。因為我們都需要面對很多相同的問題:我們都有快樂、憤怒、悲傷、恐懼、驚訝和嫉妒這六種基本情緒,會時而感到有壓力和煩惱,時而享受成功和喜悅。從少年到老年,在我們的人生之路中,無處不在的壓力令我們無法逃避。在承受壓力時,我們往往會失眠、憤怒、恐懼或抑郁,各種疾病也會接踵而至。如何有效應對壓力和情緒管理是我們幸福生活的需要。
6.《看臉("看臉"的世界,我們到底在看什么?)》:這是一個“看臉”的世界,臉上的每一條紋路都是我們過去生活的“集合”,不是有句話常說:“三十歲前長得不好怪父母,三十歲之后長得不好就只能怪自己了。”閱讀面孔似乎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我們在看臉的時候,看的到底是什么?看臉這件看似膚淺的事情其實有著深刻的科學依據,面孔能傳遞信息的豐富程度遠超我們的想像。
7. 《我已經夠好了》:這真的是一本讓我很感動的書,我們總是習慣找自己身上各種各樣不好的地方,總把減肥掛嘴邊,每天都充斥著大量的廣告,好像女生不美不瘦不打扮不化妝都有罪。其實,我們已經夠好了。
不是你不好,而是那些好你還沒看見。
喜歡自己是件挺難的事, 因為總會有聲音提醒我們“ 不夠好”。
不夠漂亮,不夠有錢,沒別人的人緣好,比不上人家能力強……一個又一個的“不夠好”沖擊著我們本就不那么強悍的自信心,讓我們慢慢變得自慚形穢,甚至開始懷疑起自己存在的意義:“我為什么總是不如別人?難道我生來就是個loser ?”
這種將自己視作卑微的感受,便是自卑。自卑中的我們自己瞧不起自己,常常因為一個缺陷,就把自己看成是商場里低價甩賣的殘次品,不配被人珍惜被人愛。我們的身體雖然存在于人群之中,內心卻早已給自己關了禁閉,在自我營造的封閉空間中,不斷反芻著對自己“不夠好”的焦慮,直等到有朝一日痛感退去。
然而卻沒有人告訴我們,在我們沉溺于此的時候,還將因此失去些什么。
8.《釋夢》:朱建軍老師的這本書真的很不錯哦。夢,這個熟悉又陌生的事物,我們每天都會做夢,但對夢卻知之甚少。為什么會做噩夢?夢真的可以預見未來嗎?為什么我經常會做同樣的夢?夢包含著大量信息,我們卻常常不知道怎么去接收夢所表達的意義。夢是我們心靈深處的“原始人”,蘊含著無與倫比的智慧,釋夢就如同手電筒,幫助我們照亮內心看不清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