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家藥店能掙到錢嗎?
藥品是個高毛利產品,在眼前各行各業生意不景氣的情況下,選擇投資藥店也是不錯的。開藥店門檻低,投入也不是很多,只要手續齊全,審批也容易,如果是加盟連鎖店,就更容易,加盟店有專人跑手續,自己不費勁就跑成了。藥店利潤高,又輕松,因為醫院的藥加成太多,小病去買藥又太麻煩,所以就給藥店提供了機會,去藥店買藥的就多了,再加上現在的醫保報銷,有的職工醫保卡有幾千元,沒病也不買藥,但藥店可以提供你需要的商品,醫保卡也不是小數。
傳言要醫藥分家,醫院不再賣藥,藥店又想投這個機。但藥店不是每一個都風風光光,有些單體店也難以維持下去,單體店勢單為薄,沒有良好的營銷方式,雖然有些藥品較連鎖店便宜,但宣傳力度和影響力不夠,難形成人氣。雖然滿大街的藥店,但我國進入老齡化人群的增加,慢性病人的激增,給開藥店提供了極大的空間。
談到這里,就不能不提一個在很多城市都存在的三"多"現象。
1,藥店非常多。一條百米的街道,同時有三四家藥店并不稀奇。
2、藥店里的工作人員多。一間幾十平方米的藥店,如果有6、7位以上的工作人員并不意外。
3、藥店里的工作人員很多時候比顧客還多。
有媒體報道說,廣東、四川、山東、江蘇、河南、黑龍江、云南、浙江、河北以及遼寧藥店總數占到了全國藥店數量的近六成,平均藥店密度為2991人/店。而美國則是每4800人擁有一家藥店。我國藥店布局比美國密集得多,十分驚人!
基于這三"多",讓人聯想到的的疑問仿佛更多!
首先,既然藥店都說自己的利潤有限,為何還能夠形成如此高密度的鋪店?難道不怕僧多粥少一一倒閉嗎?
第二個疑問,既然企業要降低成本,有的企業都開始啟用機器人作業和網絡辦公。為何藥店要出現這么多的"浪費",雇傭這么多員工?難道每個藥店都是慈善機構?情愿養活這么多的員工嗎?
第三,既然藥店的客人不像超市那么多,也不是24小時營業,甚至一天也就是幾十個顧客,為何藥店的盈利還能保持藥店常年屹立不倒?
為何小小的藥店,會有這么多讓人猜不透的情況存在?在提倡增效和節約成本的前提下,為何會出現這么"多"的矛盾?
是藥店的店主很慈善?是員工們都屬于志愿者?還是藥店各種開銷都沒有成本?如果都不是的話,或許也就只有一個答案了--醫藥行業的確是暴利行業,而且是比你想象中更驚人的暴利!